《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学习心得-读《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心得体会----------石辉军忙碌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让自己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去读一本书,当看到办公室的老师们在津津有味地分享着读书心得的时候,也激发了我读书的热情,翻开徐建平校长的《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不禁被书中折射出来的智慧光芒深深打动。这本书的每一个教育观点都在平凡中蕴藏着不平凡的境界,它告诉我们教育智慧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在每一个教育的细节中。有人赞美老师,把老师比作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徐校长却说:我不喜欢这句话,照亮是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我更喜欢去点亮学生,因为点亮是一种主动的生命行为,老师要用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易燃点,及时去点亮他,点亮和照亮只是一字之差,但会给学生以不同的感受和结果。读完这段话,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的教学,感触颇多。做为一名老师,我愿意用一切恰当的方法去点亮学生,搅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获得前行的正能量。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曾经很长时间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做着照亮型的教师,自己经过提炼总结出来各种做题方法,在课堂上锲而不舍的讲解,总感觉学生能一听就懂,一做就对。自己发出的光芒能普照全班每个学生,而事实上呢。有一节课让我深深反思,下定决心转变。记得在讲电表示数变化这个专题的时候,我精心准备了四种题型,每一种题型都做了详细的讲解,每一种题型后都跟着四道典型例题,让学生做,做完后对答案,又对错误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最后进行了当堂小测,一共6道题,最后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班上全对的竟然仅有5人。此时我心里除了着急难受,更多的是困惑,明明在班上讲时学生反应很好,回答问题也不错,怎么一动手实际操练,就不会了呢。为此我找了班上一些学生,向他们了解情况,他们的回答让我感受深刻。学生说:“老师,我们上课听的挺认真,你讲的每一道题也明第1页共3页白,但是只是在听这一道题的时侯明白了,再听后面的题目时你前面讲的方法就忘了。最后做题时各种题型混在一起,感觉很乱,找不到做题思路。”学生的话对我来说犹如醍醐灌顶,我无私的燃烧着自己,却没有考虑学生接受光照的程度,当我“蜡炬成灰泪始干”时,学生又处在了阴影中。我又像一个尽职尽责的渔夫,把自己从大海里捞出来的鲜鱼慷慨的馈赠给学生,却只解决了学生短短一瞬间的饥饱,他们自己没有捞鱼的网,在没有我的馈赠时,学生还是会在饥饿中煎熬。怎么办呢。我的教育智慧被激发出来了,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照亮学生不如点亮学生。我任教初一两个班,在上另一个班讲这一专题时,我仍然取了这四种题型,例题不变,但后面跟的典型练习只取了两道。例题仍然是我讲的,后面的练习学生做完后,我让他们一人一道讲给同位听,帮对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桌解决不了,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互相之间讲的认真,听的细心,讨论的很热烈。最后我用抽签法(提前把学生的姓名做成一个一个标签)随机抽取了两名学生到讲台上,面对投影给同学们讲解,他们思路中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我让其他同学补充,学生在听自己的同学讲解时,神情专注,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芒,踊跃的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最后仍然是当堂小测,还是那六道题,这个班全对的人数达到了29人。同一堂课,我在第二个班少做了8道练习,把这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把老师的思路转化成成自己的思路,由教师的照亮变成自己被点-亮,由单纯老师教变成了学生学,最后的结果是很多学生“被点燃了,自己能发光了”,“变成了优秀的渔夫,可以独立捕鱼了”。这小小的一节课给了我莫大的启发,我们教师上课时讲了那么多精挑细选的题目,学生当时听明白了,可他们做明白了吗。没有自己思维的火花,当时的“听”不过是蜻蜓点水,很快就没有任何痕迹。我们要把“被动的听”变成“主动的做,主动的讲”,让他们的思维彼此碰撞,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搅动,有了自己的实际体验,才能在脑海中留在深深的印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第2页共3页宙之宝藏。”总之我愿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