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材料《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慈母情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请两篇课文。下面我将就设计理念、教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设计理念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二、教材、学情分析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三、课前准备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根据导学案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参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第一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些地方,感受父爱的伟大。2运用第一篇的学习方法学习《慈母情深》感受母亲的辛劳和对儿子深沉的爱。五、重点、难点:了解两篇文章共同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有效地抓重点、突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父母之爱”这一主题的17、18课,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更能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伟大。现在来学习第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二)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1、出示导学案(ppt):a.默读课文,说说文中描写的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b.文中描写了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c.从文中的哪个场景或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画一画,可以在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2、各小组交流预习情况。3、交流:说说文中描写的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4、生回答后教师用(ppt)出示有关洛杉矶大地震后的有关图片,边出示边叙述。5、过渡:就在这片废墟里,有一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了不起)6、说说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说出最令你感动的一个场景或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7、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ppt,引导学生感悟,并随机指导朗读。8、教师小结:在这漫长的36个小时里,父亲面对了种种困难,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他呢?(是对二子的爱,对儿子的承诺)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9、过渡:儿子的了不起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