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为作文训练提供广阔的空间【摘要】课外阅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而课外阅读则可提供数量更多、内容更广、体裁更多样的学习范例。这些课文和范例,是学生模仿写作的良好的直观形式。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发展,是作文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为作文训练提供智力背景。【关键字】:课外阅读补充提供作文训练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为了抓住泉源,小学作文训练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即必须根据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的类型(如游戏活动、比较系统的学习活动、人际联系活动等),来确定各个年级应发展学生哪些语言交际功能,让学生写哪些作文内容,采取哪些作文训练形式。为了使学生在作文时,能从丰盛的泉源中引出畅流不歇的溪水,还必须充分激发他们作文的动机和情感,培养他们各种作文的智力技能;让他们书面作文提前起步,即不仅使他们有话可写,而且使他们有话想写和有话会写。但是作文训练光抓住源行不行?不行。还必须抓住流,即抓住阅读训练。下面着重阐明课外阅读对作文训练的意义谈谈自己的想法。(一)课外阅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1.课外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可借鉴的技法与范例。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这些论述,把阅读与作文的关系讲得清楚明了。如所周知,模仿是小学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任何一种学习过程的需要。人们学习任何技能,总是需要有具体的榜样,作为模仿的依据,学习才易取得成效,这也是学习一种技能的规律。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常常从示范开始,然后是模仿,再是在练习和运用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不断纠正错误,最后逐步达到熟练掌握的境地。在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而课外阅读则可提供数量更多、内容更广、体裁更多样的学习范例。这些课文和范例,是学生模仿写作的良好的直观形式。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发展,是作文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可以充分达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求,即“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准确地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文,并注意前后的内在联系”。2.课外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课外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一是使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和语言材料;二是发展学生迅速理解读物和思考问题的智力技能。大家知道,作文的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进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等作文技能的训练,以及观查、想象、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让学生充分运用和扩充所学过的各学科的知识。而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内容中,有千万个接触点是与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获得了综合性的知识,即不仅有社会常识,更有大量的自然常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卫生保健等方面)。学生课外阅读越多,就越有利于将课内的知识巩固、加深、改造和系统化,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而且有利于陶冶性情,丰富精神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高尚情趣,以及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总之,课外阅读越多,学生作文材料更丰富,思维更活跃,表达起来有选择的余地,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句深刻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但是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一点书,就必须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小学阶段,必须使学生的阅读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所谓半自动化的阅读,就是快速的,会思考的阅读。即能一下子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的东西,并要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