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树叶中的比》河南省长垣县蒲西办事处菜南中心小学杨秀丽【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第66~67页综合与实践“树叶中的比”。【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收集不同树叶,探索发现相同的树叶与不同的树叶长和宽的比与树叶形状之间隐藏的有趣规律。2、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计算比较、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意义及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发现树叶中长与宽的比的特点。【教学难点】:发现树叶长宽比值存在的规律。【授课类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学生分组收集不同树叶,每人采集同种树叶10片。教师采集不同的树叶。【教具准备】:投影仪、直尺、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投影显示教材第66页不同的树叶)1、你认识这些树叶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树的叶子?这些小小的树叶,除了能带给我们美感,它还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树叶中的数学知识。2、仔细观察这些树叶,你有什么想法?预想学生回答:①树叶有大有小,有长长的,有圆圆的……;②不同种的树,树叶的形状一般是不相同;③相同的树,树叶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相似;……小结:不同种类的树,树叶的形状一般不同;同一种树叶,形状是相似的。3、思考:为什么相同树叶有大有小,他们的形状却差不多呢?不同种类的树的树叶是不是形状肯定不一样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4、树叶的形状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长与宽)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树叶的形状呢?学生讨论。结合蘑菇、萝卜、西红柿的想法,归纳研究方案。(先测量出每片树叶的长与宽,再求出比值,进行比较。)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树叶作品激起学生研究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树叶大小、形状,从具体的现象出发,联系不同树叶和同种树叶的特征顺势探索研究树叶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二、探索实践1、老师利用自己采集的树叶指导学生如何测量树叶的长与宽,然后让学生测量出自己采集的10片同一种树叶的长与宽,并计算出每片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填入第67页表中;树叶的长宽比以及比值编号长(mm)宽(mm)长与宽的比值编号长(mm)宽(mm)长与宽的比值162738495102、观察10片树叶比值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指出: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虽然大小不一定相同,但形状相似。3、计算出你测量的树叶的长与宽比值的平均数,在小组里交流并填入课本第67页的表格里;4、引导讨论:请大家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相应的树叶的形状对照,你还有什么发现?指出:同学们现在发现不是同一种树叶,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不同,所以形状也一般是不同的。但如果比值接近,它们的形状也是相似的,大家还发现,形状不同比值就不一样,长与宽的比值越小,树叶就显树叶名称比值的平均值得宽阔一些;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去探索“同一种树叶,长和宽比值比较接近”“比值接近的不同树叶,形状也相似”“树叶长和宽的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的规律,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分析、归纳过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比”的应用价值,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综合运用1、谈话引出课题: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计量、比较的方法发现了树叶中的有趣知识。知道了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大小,反映了树叶的形状,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内容——树叶中的比。(出示课题)2、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根据老师出示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判断出指的是第67页哪种树的叶子。1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2:1;2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6:1;3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1:1。指出:根据比值的大小,可以断定它的形状,从而判断出它属于哪种树叶。3、星期天,小东和小伙伴来到公园,他们在同一棵树上每人采集了一片树叶,并分别量出了每片树叶的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