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西园子小学王亚琼2014.12.10一、课题概述习惯是一种自动化动作,是一种持久的、自然的心理行为趋向。一旦养成了良好习惯,就能终生受用。所以,教育工作者们都非常重视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关于学习习惯的涵义,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各有着不同的表述。这些表述都大同小异,英雄所见略同。而从中小学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倾向于是一种“在后天,经过长时期,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自动化了的心理、行为倾向”。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作用。二、研究的具体内容(一)查字典的习惯文字是语言的材料,见到“生字词”就要想起小、字典这位无声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回运用。不等、不靠、不放、不模棱两可。(二)认真书写的习惯“人靠衣裳马靠鞍”,书写是语文的脸面,字如其人,好的卷面令人赏心悦目,差的卷面叫人残不忍睹,将直接严重影响语文成绩,阻碍人际交往。平时就要积极练习书法(先练楷书,后练行书),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美观,“字字入心”,不写错字,不写别字,不写繁体字(书法创作时除外),不忽视标点,不乱涂乱画,不潦草应付。(三)积累运用的习惯积累运用基础知识是阅读、作文的一大前提,必须高度重视。在课堂、课下善于搜集整理老师讲授的或各种课外书,练习题中的语文知识,包括成语运用、词语辨析、语法修辞、典型病句、标点用法、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文言词语及句式等。牢记于心,并将这些知识灵(四)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书刊是语文学习的翅膀,自有多读才能自由翱翔于语文的天空。应做到一日不能无书,见到课外书刊就如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要博览众长,博闻强志,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不看不健康的书籍,不只一味蜻蜓点水,不求甚解。(五)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思考是语文学习的灵魂,读书笔记是整理思想、收获语文的工具。品评美文佳段,感悟思想火花,做到深入、实用、不浮漂、不半途而费。(六)做文摘的习惯好词妙句如星如玉般散布于各处,做文摘好比是采星摘玉,沙里淘金积少成多,必然会大有收获。一篇文章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思想,一段佳句可能令我们的表达妙笔生花,一首歌、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一副对联、一个歇后语、一个谜语、一首诗、一副画、一段描写、一段名言……像一朵朵鲜花开在我们的语文乐园。语文课本、课外书刊、广告电视、别人口中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做文摘的来源。可摘写,可复印、可剪贴。“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的笔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吧!(七)高声朗读的习惯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情况允许就要出声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意思,体味感情,加深感受,加强记忆。朗读时应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顺畅无误、声情并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别字、不崩字、不吞吞吐有吐、不平淡无味。(八)背诵诗文的习惯背诵是积累词语、形成语感、学会表达的重要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心中能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水成大海,汇纳百川,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诵时应力求准确、熟练,及时复习。不死记硬背、不丢三拉四。特别注意默写时要理解要求、认真书写、严格检查,做到准确无误。三、采取的措施怎样才能让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想,作为语文教师,要做以下的工作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第一,教师要切实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而不是仅仅理论强调。教师不教"学"的方法,学生自然"学不得法";教师不教"学"的习惯,学生当然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习惯有意识无意识地传达给学生。譬如,查字典这个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教师,我们是有的。我们习惯的是将不认识的字事先查出来,上课的时候告诉学生,基本不出现不认识的字,害怕碰到不认识的字,让学生问得窘迫,觉得那是一件让学生瞧不起的事。查字典的事全由老师代劳了,学生自然也就无须去查字典了。碰到生僻的字,或者一些多音字形近字,教师不妨放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