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玉阳初级中学关爱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依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当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当阳市义务教育关爱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我校实际,特拟定玉阳初级中学义务教育关爱工程实施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全力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对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自主移民子女、残疾儿童全面覆盖、全面关爱,建立平等互纳的校园文化,让每一名少年儿童接受全面完整的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二、目标任务1、建立档案,全面覆盖。学校每学期建立一次各类特殊群体学生(含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自主移民子女、残疾儿童、单亲子女、孤儿等)基本情况和发展情况专门档案,内容包括每一个特殊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成长过程及变化情况。学校要加强对各类特殊儿童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2、交流互动,强化亲情。建立学校与监护人互动机制。通过家访、制作联系卡、召开监护人会议等方式,向监护人告知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表现,做好学生学习和生活工作的建议。建立特殊儿童与父母的互动机制。通过开通亲情电话、电子邮箱和网络聊天,组织特殊儿童与其父母进行情感交流。3、结对帮扶,全员参与。采取学校与家庭结对、教师与学生结对、学生与学生结对、家庭与家庭结对等多种帮扶形式,帮助特殊儿童,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得到关爱与帮助。要动员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到关爱帮扶特殊困难学生的行动中来,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担任特殊儿童的“爱心妈妈”和“爱心爸爸”。6、身心健康,重点关注。要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特征,加强对学生青春期知识教育与辅导,帮助排解各种困惑;要针对各类特殊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要注重对特殊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要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7、落实“两为主”,确保“零辍学”。要按照“两为主”的原则,主动及时安排流动人口子女免试入学。学校每学期要对本服务区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少年开展一次排查摸底,对尚未入学的流动人口子女,立即无条件安排入校就读。要把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纳入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城镇化进程,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享有就近入学的权利。流动人口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原则上可在本地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升入本地高中学习。对中途因父母工作变动等原因需要转学的,应随时办理转学手续。7、平等尊重,和谐互纳。学校要通过和谐校园建设等活动,在学校形成平等、和谐、互纳的校园文化,促使师生认同、尊重、关爱各类特殊困难学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特殊群体学生在收费补助、评优表彰、入队入团及参与各种教育活动等方面必须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要针对特殊儿童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要通过结对帮扶、互助互学等形式,培养流动人口子女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认同感。8、做好随班就读,提高普及程度。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在学校随班就读,并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学校指导随班就读教学工作,保证随班就读质量。要以多种形式对具有一定接受能力的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10、创新工作形式,拓展育人半径。学校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关爱帮扶特殊困难学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措施。完善留守学生“假日家园”管理办法,组织更多的教职员工和社会人士加入到关爱特殊儿童的志愿者行列中来。要让每一名特殊困难学生学习得到辅导、生活得到帮助、心理得到疏导、精神得到愉悦、安全得到保障。三、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爱工程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朱铁军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校长贺红林和政教主任周山任副组长,其他校委会领导和班主任为成员。组长对关爱工程负主要责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其他成员分工负责。将关爱工程的责任分解到部门,将目标、措施落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