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自治县民俗风情史的探究与研讨——江华创新实验学校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方案【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愉快学习,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身心的愉悦。【活动目的】1、了解江华瑶族自治县民俗风情的悠久历史,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2、学习查阅资料和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活动形式】历史素材阅读整理与研讨,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并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搜索相关材料。1、每两周集中活动一次,两周之间的星期日上午7:40-11:20为集中活动时间(若学校活动时间有调整,以学校规定的活动时间为准);2、平时采取个人活动与学习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自主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探究作业。【活动要求】1、小组成员按照规定的学习任务完成相应的工作。2、将小组人员划分为6个学习组,学习组长要组织、督查本组的活动。3、小组成员要积极参加活动,认真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活动任务。4、小组成员要在平时多阅读历史方面的书刊,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效果。5、小组成员要服从学习组长和指导教师的管理。【活动过程】1、进行分组讨论,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和补充。各小组选举代表在课上做阅读讨论报告,介绍某一历史时期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民俗风情史。2、教师对学生补充的重要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民俗风情史知识进行系统、简明的总结。【活动成果】形成600字以上的小组总结报告,报告中叙述自己对江华瑶族自治县民俗风情简史的认识。各组代表对所有报告进行归纳总结,写出关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民俗风情史的小论文,供全班同学参考。【活动资料】江华民俗风情依山而筑的吊脚楼,奇异漂亮的瑶族服饰,醇香溢美的“瓜箪酒”,浓厚甘甜的“大碗泡茶”、“女婚男嫁”的婚姻习俗、古朴浓烈的节庆活动构成了一组风格独特的瑶族民俗民情画。1、饮食瑶族饮食文化别具一格,传统精美小吃中的“瑶家腊肉”、“荷叶米粉肉”、“圣水豆腐丸”、“瑶家十八酿”等色美味佳,久负盛名。①盘王腊肉是江华瑶族同胞待客佳品,系瑶族祖先盘王首创而故名。其制作方法为江华瑶族同胞所独有,曾多次被国宴采用,深得品尝者交口赞誉。肉条通体金黄油亮,肉香骨脆,肥而不腻,风味独特,经年不腐。②荷叶米粉肉是江华人民喜庆酒宴的镇席之肴,味香甜美。其制作方法为先把肉切成一寸见方之块状,将稻米、八角炒香,磨粉拌合,加上精盐、白酒、酱油、五香粉、白糖等调味品,再用荷叶包扎(故又名荷包扎),每包一至两斤,置甑或锅中烈蒸到荷叶流油即可,吃的时候,趁热解开荷叶,香味扑鼻,味道鲜美。③“圣水”豆腐丸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一大名菜,“江华十八酿”之一。豆腐丸又叫豆腐酿、豆腐圆。选料精良,制作精细,色鲜味美,清嫩可口。其制作方法是将精肉剁碎,以香葱、香油、精盐、味精等拌合,先做成馅,然后放入挖有空洞的鲜豆腐中间,再贴锅黄焖至熟即成。以竹园寨乡得仙岩中的“圣水”磨制的豆腐为最佳品,享誉江南。后来,在瑶乡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江华十八酿。④“江华十八酿”是指以“圣水”豆腐丸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道风味独特的风味小吃。有水豆腐酿、辣椒酿、苦瓜酿、螺丝酿、米豆腐酿、油炸豆腐酿、香菇酿、蒜头酿、苜芋豆腐酿、竹笋酿、茄子酿、丝瓜酿、莲藕酿、冬瓜酿、南瓜花酿、牛耳菜酿、萝卜酿、蛋酿。“十八酿”中的另外“十七酿”的选料、制作、食用方法跟“圣水豆腐酿”基本相同。它们花样繁多、秀色可餐,各具风味,而且味美独特、令人回味无穷。来到江华做客,餐桌上总少不了“十八酿”中的成员。2、服饰江华瑶族,“好五色衣”、“衣裳斑斓”。高山瑶无论男女,均以青蓝布为主,夏单冬夹,对襟齐领长可蔽膝。女装加镶彩色宽边,头挽发髻,蒙以卷着尖角高耸的绣花青布头巾;耳垂大环,手戴银钏,腰束长围,身佩银扣、银链、银牌及银质牙签、针筒等,重达十数两,行走起来铿锵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