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教材先介绍了实验室的设备和一些常见的仪器,让学生认识到各种仪器及其用途。再介绍了实验室守则和一些危险警告标志,让同学们知道在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守则以及遇到意外事故该如何处理。最后教材介绍了胶头滴管、酒精灯以及放大镜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本节课是七年级的第二课,是初中科学实验学习的开篇,为之后科学观察、科学测量等学习奠定了基础,处于重要地位。教学目标1。在常见实验操作中,掌握观察、实验、收集信息的能力.2.能说出常见设备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3。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4.能说出如何应对实验室意外事故。5。学习并练习酒精灯、胶头滴管及放大镜的使用。6.通过对实验设备的学习及实验操作的练习,感受科学的严谨性.7.通过对实验操作的学习,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22【教学重点】能说出常见设备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能说出如何应对意外事故。【教学难点】学习并练习酒精灯、胶头滴管及放大镜的使用.课前准备酒精灯、锥形瓶、试管、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发黄的落叶、硫酸铜晶体、绿叶、细铁丝、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科学就必须要走进科学实验室。展示“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科学实验室【设疑激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科学实验室。【展示】常见的仪器并介绍其用途。123名称图片用途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电压表测量电压大小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试管盛饭少量固体或液体试管架摆放试管酒精灯加热秒表测量时间124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分子模型直观地展示分子结构烧杯用于盛放药品、配置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放大镜观察物体并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实验室常用器材分类(1)能直接加热的器材: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锅等.(2)需垫石棉网加热的器材:烧杯、烧瓶等。(3)不能加热的器材: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等。125(4)用于称量或量取的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等.(5)用于取药品的器材: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等。(6)用于夹持或支撑的器材: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或铁圈)、坩埚钳等。(7)用于过滤分离的器材:漏斗、玻璃棒等.(8)常用于加热的器材:酒精灯、电炉、酒精喷灯等。知识点二实验室的安全【讲解】实验时,有时会用到电源、明火、各种化学试剂和刀具等物品或工具,如果我们没有按实验室规则进行操作或操作不当,就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下面是某中学实验室的安全守则。【简介】实验室安全守则:1。听从老师的指示,未经老师的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实验室.2。察看实验室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并牢记在心。3.不能用湿手接触实验室电源,不能将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4.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1265.没有老师的允许,不得随意改变实验程序或所用的化学试剂等实验材料,以免发生意外。6.打翻化学试剂或器皿时需立即处理,并及时向老师或实验室管理员汇报.7.任何物品在使用前先看说明书或产品提示语,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等应在排风柜子里取用,用完后立即封住容器。8。如果发生烫伤、烧伤、化学试剂灼伤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正确方法处理.实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9.不能将固体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管道堵塞或环境污染。实验完毕后,将你的实验区域清理干净,并清洗双手。实验室防护设备:(1)急救箱:一般配有无菌伤口敷贴、绷带、酒精棉球、医用棉签、烫伤膏、医用胶带、创可贴、碘、医用口罩、指骨固定板、储药瓶、医用止血带、止血海绵、医用脱脂纱布片等各种应急用品。(2)灭火器:根据一些物质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人们研制了各种各样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