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教学重点难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教学过程:一、注重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1.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2.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3.你对李白还有什么了解,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吗?(背李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仙李白(出示课件—走近李白)二、板书课题,揭题1.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2.生读题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课件介绍写作背景)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课件出示诗歌)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诗)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读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配乐齐读。(课件出示音乐)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鸟飞云飘伫立的大山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课件出示画面)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静孤独)五、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1.读一二句。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课件出示鸟飞图)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课件出示云去图)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去孤独)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六、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1.读三四句。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四目相对默默对视)(板书:相看)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4.有“不厌”(看不够看不足)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5.人山对话,写中悟情。孤独的诗人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又会怎样抚慰孤独的诗人?拿出纸和笔,写出人山对话。6.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同学们,听完人与山的对话,诗人与敬亭山就是一对相知的朋友啊!(板书:相知)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7.感受人山相悦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高兴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8.教师小结:(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