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反思孔家崖第二小学张小萍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三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的诗歌,短短几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下面是我对《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反思:教学后感觉较好的地方:一、课前预习,降低难度我在上课前领着学生预习,读通课文,认读生字。从课堂的效果上看,大部分学生完成的还是不错的。二、课件辅助,形象直观“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我利用自己绘画的功底,边讲边画.让学生欣赏了江南的风光,让学生自己发现江南什么最多?桥多,河多,从而引出江南水乡的概念,引出竹排,接着利用书中的竹排图片,让学生理解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感觉很顺利。而后在课文的第一、二句的学习中,也充分利用了插图,让学生感受到了树木的密和禾苗的绿。为朗读好课文打下了基础,也为后面“鱼米乡”的理解作了铺垫。三、多种方式,巩固识字教学后感觉需改进的地方:一、课堂教学机制有待加强。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提高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积淀解决问题的底蕴。二、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不够多样化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中,感觉精神明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