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州六中谭文军摘要:“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进行教改,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依据“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题在理论上受了建构主义、人本思想的启发而研究的。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识理论,其要义是科学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它必须由人主动地建构。人本主义认为:教师必须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权威者,教学并非是纯粹的情感过程,而是包含了大量对人格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理智内容,认识与情感应该是相统一的。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思想所倡导的“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留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我正是在借鉴这些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施了“学生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计划,对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二)研究现状分析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国内外教改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的研究更少,我想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出一条在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可操作的教学方式。(三)概念界定“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相间的区域。通州区是北京市的远郊区县,通州六中虽然地处通州城里,可是每年学生实际入学情况是四分之一左右的外地借读生,五分之一左右的少数民族学生和农户学生。(我校主要对口小学是东方小学、民族小学、东关小学、南关小学)总体上说,这些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因此,我校被外界称为是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校。“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经验,自主组织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我进行了三年的实验研究。二、研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是当今这个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那么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的思想跟上了改革的步伐,才能使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体参与式教学有两层意义。一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要科学对待新教材,进行定位,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实现数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大转变,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是主体,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天地,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三、研究过程(一)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在新课标理念下城乡结合部初中数学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学习新课标,使用新教材后,如何在课堂上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后教师和学生的收获是什么;研究的切入点是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通过三年来实践的反思开始,研究得失。(二)研究过程“主体参与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从2006年开始,经过3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显露出一定的课堂特色。1.确定实验班,开始课题的实施2006年7月,我将初一(8)班确立为课题实施班,这个班与一(7)班一样,分班标准是一个,根据入学成绩,男女生比例,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在小学当过班干部的学生比例,特长生人数,按全年级学生数平均分配。表1各分数段人数(入学成绩)180分以上170分以上160分以上150分以上140分以上130分以上120分以上120分以下实验班1人5人9人10人10人5人3人5人对比班1人6人10人11人11人3人3人4人表2入学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情况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实验班89.612.573.8对比班91.814.374.2表3入学基本情况男女少数民族、农户干部特长生实验班26221473对比班24251574由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实验班、对比班的组成是相当的,他们的水平是一样的。确立了实验班与对比班后,我对课题实施计划、步骤进行了认真的计划,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从转变观念入手,创建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对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题的研究,首先从转变教师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