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新民中学刘军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把握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翻译技巧。二、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流程:(一)导入:以对话交流导入大家认为课外文言文难做吗?难,难在哪?有些字词不好理解,有些语句不会翻译,因而读不懂文章。那么,今天我们借《李生论善学者》这篇文章来一起探讨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难题。(二)读顺文章: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文章读通读顺1.放声,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没把握的读音和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①王生不说(yuè)②李生说之曰(shuì)③王生益愠(yùn)④不应而还走(xuán)⑤应有邪(yé)⑥盍不改之乎(hé)⑦迨年事蹉跎(dài)⑧以昭炯戒(jiǒng)⑨夫(fú)善学者不耻下问⑩几(jī)欲拒人千里之外2.请一生读文,其他学生注意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后ppt出示以上拼音3.学生再自由读文,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清句读盖∕学贵善思(盖:承接上文的连词,表示原因和理由,相当于“就因为”)夫∕善学者不耻下问(夫:句首发语词,表示后文展开议论)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不应∕而还走(而:用作连词,连接短语或句子,应在而前面短暂停顿)4.全班齐读(三)读通文意1.小声读文,边读边译要求:(1)这篇文章所出现的词句,使你联想到课内我们所学的哪些句子,请批注在空白处。(2)将翻译有困难的词句作上相应的记号。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进行交流交流一:相互补充所联想到的课内语句交流二:不理解的地方相互探讨,将共性问题作上记号,提交全班交流交流三:关注词和句子的特殊现象3.全班交流老师示例:“王生不说”①读句子②这个句子中的“说”使我联想到《论语八则》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高兴的意思③翻译整个句子④提出不会译的地方预设:1.联想到课内的语句⑴“或谓君不善学”联想“宋人或得玉”“或问之:‘非其有而取之”《许仲平义不苟取》.⑵“或谓君不善学,信乎”联想“取之信然”确实,的确《道旁李树》⑶“王生不说”联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高兴的意思《论语八则》⑷“吾悉能志之”联想“悉如外人”全,都《桃花源记》⑸“吾悉能志之”联想a,“处处志之”作标记b,“寻向所志”记号《桃》c,““默而识之”记住《论》⑹“君但志之而不思之”联想“但微颔之”只,仅仅《卖油翁》⑺“王生益愠”联想“人不知而不愠”恼恨《论》⑻“不应而还走”联想“桓侯不应”答应,理睬《扁鹊见蔡桓公》⑼“不应而还走”联想“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转身就跑《扁鹊见蔡桓公》⑽“李生故寻王生”联想“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扁鹊见蔡桓公》⑾“莫逾自厌”联想“学而不厌”满足《论语》⑿“虽欲改励”联想“虽我之死”即使《愚公移山》⒀“王生惊觉”联想“渔人甚异之”感到…震惊《桃》⒁“谢曰”道歉联想“从而谢焉”辞谢《嗟来之食》⒂“余不敏”聪敏联想“敏而好学”勤奋,努力《论》⒃“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联想“始一反焉”才《愚公移山》2.通假字:A.王生不说B.吾悉能志之,C盍不改之乎D.不应而还走。3.活用现象:1.不耻下问: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2.请铭之坐右:铭名词活用成动词刻4.一词多义善:①或谓君不善学善于②今日始知君言之善好4.再次齐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四)师生共同探讨文言文阅读规律文言字词的翻译学生归纳字词翻译的方法:1.联想法:遇到实词,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2.组词法:在单音节词的前或后加词,组成双音节词来推测词义。例如:“王生惊觉”中的“觉”组词,觉悟,觉醒3.语境法:结合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及词语在句子中位置,推断其词性和意义来确定某个实词的意思文言句子的翻译学生谈翻译句子的原则直译、字字落实;补充省略成分;调整词序。(五)读懂内容提问: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③择善而从之(六)根据所学方法,练一练李氏之鸠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