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雪绒花》教案教学内容:一、学唱《雪绒花》二、欣赏、表演《孤独的牧羊人》、《哆来咪》三、实践与创造教学目标:一、能在感受体验音乐剧选曲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和编演等实践活动,能对其产生兴趣并给予关注。二、学唱雪绒花,巩固练习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方法及三拍子指挥图示,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及舒缓轻柔、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根据剧情参与表演活动,通过演唱体会主人公对祖国无限依恋和祝福。三、欣赏、表演《孤独的牧羊人》、《哆来咪》感受音乐剧的魅力。教材分析:一、歌曲《雪绒花》简介《雪绒花》为C大调、3/4拍。全曲为二段体结构(即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方整,曲调朴实感人,具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主旋律先后在全曲中出现3次,把赞颂祖国、祝愿祖国之情贯穿全曲。歌曲分为两个乐段。A段:1—16小节,共两个乐句。B段:17—32小节,共两个乐句。A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变化较小,亲切抒情,充满对祖国的赞美之情。B段情绪较为激动,力度相对加强,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雪绒花》在剧中完整的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少校外出回到家,从院外听到久违了的孩子们的歌声,激动不已。他拿起吉他,为孩子们演唱了《雪绒花》。在这个场景中的演唱,听似在低吟一首民谣,轻松抒情。第二次是在音乐会上面对入侵的德军演唱,歌声中饱含着对祖国的无限赞颂与眷恋之情。此时,雪绒花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词汇,代表着奥地利人勇敢与坚强不屈的精神。二、《音乐之声》剧情介绍:《音乐之声》: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座修道院中,有一名叫玛利亚的年轻修女,她生性活泼、热爱生活、喜欢唱歌,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特拉普上校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特拉普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的管理孩子们,玛丽娅来了以后给孩子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歌声。玛丽雅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教学重点: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及舒缓轻柔、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雪绒花》,能在感受体验音乐剧选曲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和编演等实践活动,能对其产生兴趣并给予关注。教学难点:巩固练习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方法课型、课时: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之前给大家布置了作业,让大家观看音乐剧《音乐之声》,大家都看了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请同学听歌曲,听完后说说是《音乐之声》中的哪一首?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3、同学们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有一首歌曲出现了两次,大家还有印象吗?4、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唱《音乐之声》中的选曲《雪绒花》。二、新课教学:1、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这首歌曲,请大家结合歌曲的情感表达,在方框处填上合适的力度记号自第1小节起自第17小节起自第25小节起MPMFMP2、教师演奏歌曲的旋律,学生划出3/4拍指挥图示。3、教师演奏旋律,学生发lu音。4、节奏练习5、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找出有休止符的一句,注意休止符处运用声断气不断的方法演唱:3/420055︱765︱3—5︱1——︱雪似的花朵深情开放6、刚才我们提到这首《雪绒花》在影片中出现了几次?接下来让我们分别感受影片中出现的这两次的《雪绒花》,思考以下问题。①上校在演唱两次《雪绒花》时的地点分别在哪里?②分别面对着谁在演唱?③当时上校的心情如何?第一次第二次地点家里剧院对象单纯的孩子凶恶的敌人心情激动、愉悦的沉重、愤怒的7、让我们再次用激动饱满的情绪和对主人公在面对危险也不忘爱国这种敬佩之情来演唱这首歌曲。8、今天我们班的几位同学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歌舞表演,因为看过《音乐之声》她们也深深的喜欢上了另一首歌曲《哆来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她们的精彩表演。9、通过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所感受到的,我们来总结一下什么是音乐剧:一种歌唱、舞蹈、戏剧并重的现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