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登岳阳楼学生版VIP免费

登岳阳楼学生版_第1页
1/3
登岳阳楼学生版_第2页
2/3
登岳阳楼学生版_第3页
3/3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导学案编写人:张媛审核人:【学习目标】1、背诵《登岳阳楼》2、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3、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学习重难点】1、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2、领会两首诗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新知预习】一、整体感知1、通读《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学法指导:①自由朗读,划出两首律诗的朗读节奏,如:吴楚/东南/坼;天地/一/沙鸥。②注意抑扬顿挫,即朗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时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2、结合注释,理解两首诗歌的大意。二、写作背景(结合课下注释)1、《登岳阳楼》: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2、《旅夜书怀》: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三、合作探究(一)阅读《登岳阳楼》(教材P33),回答下列问题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历来被称世人称道,其中“坼”“浮”两个字炼得好,请你置身诗境,谈谈这两个字好在哪里。2、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上有什么不同。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二)、阅读《旅夜书怀》(教材P36),回答下列问题1、前两联写出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请你置身诗境,展开想象,描绘画面。2、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诗人想抒发心中什么样的感情?【我的疑问】【拓展延伸】杜诗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一直被文学界视为杜甫诗歌的典型风格。宋人严羽曰:“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沉郁”主要是就杜诗思想的深广博大和情感的深沉厚重而言的,包括忧虑、悲愤、深厚、浓郁;“顿挫”则主要是就杜诗结构的曲折开阖和音律的抑扬变化而言的,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表达的沉着蕴藉等。杜甫为何会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呢?胸怀天下、才华横溢,而仕途坎坷是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基本原因。杜甫可以说是志向高远,但屡试不第,报国无门。杜甫有着显赫的家世,其祖父杜审言,以五言诗著称,是五言诗的奠定者之一。其父杜闲曾任县令、司马等职,是世代仕宦之家。他七岁能作诗,九岁能临摹虞世南的书法,诗文在十四五岁时已经小有名气。可就是这样一个“神童”才子,仕途上却很是失意。安史之乱爆发,盛唐转衰,杜甫的命运也更加不幸。年过半百的杜甫颠沛流离,过着近似乞丐的流浪生活,最终客死他乡。在兵荒马乱颠沛流离,受尽苦难的杜甫看到了百姓更深的苦难,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登岳阳楼学生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