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力争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答案由学生获取。例如:第一课时一开始我安排质疑环节,学生共提出三个问题:1、我为什么要寻找那位修鞋姑娘?2、我让姑娘绱鞋跟,姑娘为什么钉鞋跟?3、姑娘为什么不要我没带够的三角钱?我先将问题梳理清楚,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解决学生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解决关于姑娘的问题,学生弄清了“钉鞋跟”是姑娘诚实、善良的表现“不要三角钱”是因为她想帮我摆脱窘境;认为我给了她诚实信任,并且不想让我为三角钱跑路,从而理解姑娘的善解人意。对于我为什么要寻找修鞋姑娘,学生在弄清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后就迎刃而解了。我要履行诺言,要回馈真诚。由于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且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比较圆满的解决了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始终比较活跃,参与意识很强。二、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方面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要想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教师就要有意识的通过平时的语文课培养和训练。本节课作为一节高段语文课,为了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努力落实课标阶段目标,我在上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在理解“冻肿”一词时,首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体会天气寒冷,姑娘很辛苦;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开头进行想象,淋漓的寒风吹在脸上、手上、会是什么感觉?大街冷冷清清时,他的声音又是怎样的?让学生感受到修鞋姑娘露天工作,生意惨谈,挣钱不容易;最后在学习姑娘不要三角钱的时候,重提外貌,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姑娘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情感认识,也感悟到了其表达效果——外貌描写服务与中心。三、有效提高高效课堂备课不仅要研究《课标》,找准基点;还要研究学生找准起点;更要研究教法,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教法得当,往往会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本课教学就有这方面的设计亮点。在学生交流了姑娘不要三角钱的原因后,教师安排了一个填空练习。这个填空题是对学生解疑质量的反馈,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全班究竟有多少学生能够全面的准确的解决问题。他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训练,要求学生要找准点,还要用凝练的语言去表达。同时,还起到了提升学生情感的作用,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同学们的敬意油然而生。姑娘美好的心灵正在潜移默化而有刻骨铭心地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