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开始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戮。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1940年至1945年期间,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所害奥斯维辛集中营分营布热津卡集中营正门。当年囚犯被火车直接押进这个大门。“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集中营里的万人坑毒气室氰化物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等待死亡鞋子堆巨大的焚尸炉焚尸炉牢房长廊上的照片奥斯维辛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的“死亡墙”。该墙因党卫军当年在这里随意枪杀囚犯而得名。1、读了资料和课文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可怕、惨绝人寰、恐怖,是阴暗、恐怖的人间地狱。2.本文分为哪几个部分?1—3段导语简要叙述奥斯维辛的现状4—5段背景介绍过去这里曾是杀人工厂6—15段主体参观者的感受16段结尾奥斯维辛现状奥斯维新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不孕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默读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看看作者带我们参观了哪些地方,并划出参观者的反应。自主学习,内容探究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作者有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囚犯”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表现出来的。合作学习,内容探究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合作探究: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废墟vs怒放的雏菊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垮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或许是一种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作者为什么反复说在奥斯维辛没有作者为什么反复说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可是却还是写了这篇新闻?什么新闻,可是却还是写了这篇新闻?这是不是矛盾?这是不是矛盾?合作学习,探究研讨•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2.课文倒数第三段有一句话:“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