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课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型:现代文主备:刘远华课时:1【学习目标】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重点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知识链接】本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一、预学:自渎课文,完成练习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遗hái()骨gé()zhě()皱追sù()劫()难蟾蜍()陨()石携()带2、解释词语劫难:追溯天衣无缝:致密:3.“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4.“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5.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6.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7.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二、互学:1、导入新科1/2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2、检查预学3、合作探究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4)即非常纯的沙子。(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三、评学:1、各组展示互学情况。2、完成练习册:基础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