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在读中感悟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读中理解词所表达的感情,在苏轼情感感染下熏陶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目标】苏轼(苏轼(10371037--11011101)字子瞻,)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对后代很有影响。写此词时,作者写此词时,作者4141岁,除政治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他与情谊深厚的弟弟苏不得意外,他与情谊深厚的弟弟苏辙已有六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时辙已有六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1、水调歌头苏轼初读:读得字正腔圆•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读准字音•阙què•绮qǐ•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诵读诗词的要求再读课文•读得有板有眼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品读课文,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体会情感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小序作用: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长寿,虽然远离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默读上片,体会情感。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我欲乘风归去”----3读上片,回答问题。“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默读下片,体会情感。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是谁?为何无眠?是作者苏轼。读下片,回答问题。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感情变化: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回到现实、乐观旷达4主题升华:•整首诗中,诗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恋世情怀。但最终还是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情怀旷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读得有情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