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导学案1、在山的那边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周静审核人: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学习字词;了解作者;朗读并理解诗歌。课前预习: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痴()想凝()成喧()腾一瞬()间诱惑()2.查字典或词典,理解词语。痴想:隐秘: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3、请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4、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5、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诗讲述了什么内容?“山”与“海”在诗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与海外,还有什么别的含义吗?6、孩童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梦想(幻想、理想),相信你也不例外,请用一句话大胆地写出来。课堂教学:一、导入:二、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三、课文学习与探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⑴范读、自读、齐读。朗读要求:放声朗读,正确流利,充满感情。达到效果:与诗人的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示。1通惠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导学案2、根据下列问题理解课文。(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2)、为什么说是“隐秘想望”?(3)、为什么说“山那边啊,铁青着脸”?(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5)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中“种子”指什么?为何说是“飘来的“?(7)、“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你是如何理解诗中“山顶的诱惑力的”?(8)、为什么“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却“又一次次鼓起信心”?(9)、“因为我听见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什么意思?(10)、“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11)、“爬过山就能见到海”,作者借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第二教时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二、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三、思考并完成课后习题。四、巩固练习。1.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伏在窗口(fú)痴想(chī)B.隐秘(bì)凝成(nínɡ)2通惠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导学案C.诱惑(xiù)漫湿(màn)D.枯干(ɡū)一瞬间(shùn)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幻想凝成诱惑宣腾B.海潮攀登朦胧痴想C.隐秘清澈依然枯干D.漫湿一瞬间飘来深根3.填空。(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即对和信。(2)用课文中词语填空。小时候,我常__________在窗口__________。于是,怀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望。山那边的山啊,__________________脸。在山的那边,__________________!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海。4.根据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伏在窗口痴想渴望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B.我渴望见到的大海是信念凝成的大海。C.山那边的山,铁青着脸,使我一次次失望过。D.从小飘来的种子使我一次次鼓起信心。5、读课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在文中的含义。(1)一座座表明了。(2)一次次表明了。6、理解课文中的句子:(1)诱惑着我的山顶:(2)漫湿我枯干的心灵:7、.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9.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10、仿句练习: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海对山说,你,,。休闲时分:最美好的时光席慕容说过:“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河的左岸是铭记,在河的右岸是忘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小船在其中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忘记了该忘的,铭记中那些清晰可见的画面却永久的存在脑海中,那些最美好的时光,经历时光洗刷,也难以忘却,我们行走在消逝中,渐渐淡忘了某些记忆。记忆中最美的时光,定格在那个小山村,那小院,那最美的伙伴,奶奶,那最耀眼的童年。高大的木棉树,最美的小山村3通惠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