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方案学校:树声希望小学班级:五年级日期:2012-4-24设计者:徐能英学科:语文课题:16桥教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二、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教材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文章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是课文以“桥”作为题目的深刻内含。课文在表达的方法上有非常突出的三个特点: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②语言简练生动,但蕴涵丰富,又渲染紧张的气氛;③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舍生忘死的高尚情操。本课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共产党员不徇私情、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对于当前社会中部分党员、干部以权谋私,沾污了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而文中这位普通的乡村老支书却用他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党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课文没有说教,却让人们从朴实的言语中、从具体的事例中受到感染、教育,这对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另外,文章新颖的表达方法也是同学们学习写作的一个好材料。2、学生实际:带领学生回忆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好支书沈浩”的事迹,举一些不法村支书以权谋私坑害乡亲们,使村民们的生活得不到提高的事例;同时,让学生课外收集有这方面的资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文章的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1、学习汇报字词并出示大屏幕词语: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拥戴、清瘦、沙哑、揪出2、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势不可挡的、可怕的)(板书:洪水老汉)请同学读、齐读(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在词语前加“洪水”来想象洪水的可怕。1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0分钟)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用波浪线划下来。①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②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③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从“跳舞”一词里,你读懂了什么?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指导齐读——板书:如魔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小组交流汇报指名读书)1、学生读课文,画出描写洪水的确句子。2、学生交流。①学生读句子②通过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洪水的凶猛,可怕。◆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③齐读2.齐读◆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通过读句子,体会洪水的可怕,村民们惊慌失措和老汉稳如山的党员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在整个过程中,能明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