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从化市太平中学谢云开当前,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使得道德主体面临空前的困惑与迷惘,冲击学校德育工作。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学生品德形成的体验性等,学校德育关注人的发展,重在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品格,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现代文明社会,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不良行为不仅对中学生健康成长有害,阻碍青少年学生社会化、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而且处理不当还会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影响人的一生。作为基础教育,如果能以自己的付出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引领他们踏上幸福人生的起点,可以说是功德无量。一、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生行为品格的主要特征1、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体现出较强的自我觉醒。学生追求民主、平等的意愿空前提高,教师的支配或征服必然地遭到学生的反对。不管男生女生他们都比较关注自己的形象,总希望自己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总希望别人关注“我”的存在,这实际上是随着独立意识的形成,自我觉醒的表现,说明他们正在进步。主体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觉醒,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利于人的独立性、创造性意识的形成,以独立的人格关注现实,思考未来。但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更多关心的是自己,以自己为中心,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崇尚自我,唯我独尊,我行我素。这对行为自控性和自律性不强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就很容易助长其个人主义倾向。2、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多样化,造成学生的价值取向选择的困惑。怎样休闲、娱乐、消费,对生活方式的选择都让学生感到困惑,在价值观方面无私奉献、合理利已和极端利已主义价值观并存,在外来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中,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兴起,正面和负面的信息同时大量存在,往往会让学生出现精神和情感的迷失。这种复杂多元的社会现象通过家庭和社会种种渠道渗透到学校中去,使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使其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方面面临着多种选择。3、交友欲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不断增强。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拓展自己的活动天地,开创自己的交际空间,以此倾诉困惑,解答疑问,展示能耐,于是产生了主动交友的欲望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还没有受到较大的挫折,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4、农村中学生行为偏差或者说是有问题行为表现的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较为普通地存在着问题行为。我国相关调查也表明:有5.73%的初中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行为。农村中学,接收的学生大多数为成绩较为低下,在初中的表现较差,行为问题较大。我们对学校所在区域的几所学校的初三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近50%学生有过抽烟的历史,吸烟时间最长者为小学五年级,有近20%的学生曾饮酒。同时,学生中还存在着打架、谈恋爱等行为,很多群打群闹事与学生的谈恋爱有关。二、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生行为品格的原因分析11、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当代中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之中,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在社会、在家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奇离古怪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境界,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已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2、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的正面教育。在学校,学生接受的是正面、正统的教育,而客观存在的社会阴暗面,又迫使他们被动地、茫然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性。这样,社会生活中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