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胶体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理解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知道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2、能力方法目标: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培养学生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比较、启发、阅读、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3只100mL的小烧杯、蒸馏水、CuSO4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茶水、稀豆浆、氯化钠溶液、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教学过程【投影展示】展示8种物质,试着用分类法将其分类【思考与交流1】这些混合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与整理1】相同点:都是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得到的混合体系。(引出分散系定义)【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组成(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2)组成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系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思考与交流2】根据物质的状态,可以把物质分为三大类:气态、液态和固态。如果把状态不同的分散质分散在状态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多少种不同的分散系?请试着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2.分散系的分类(1)按分散质和分散系组成所存在状态的不同分:9种【课件展示】对于以上九种分散系,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分散系可以进行再分类。试着对6种分散系进行分类。溶液:澄清、透明且均一、稳定(实例:食盐水)(2)分散系浊液:不澄清、不透明且不均一、不稳定(实例:泥浆)【讲述】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溶液和浊液,溶液和浊液大家并不陌生。(展示课本图2-7)生活中大家见到过这种现象吗?它实际上就是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光照射到空气中形成的一条光亮的“通路”。实际上此时的空气是一种不同于溶液和浊液的分散系,而分散剂为液体的分散系中也有一种与他类似的分散系,叫做胶体。溶液:澄清、透明且均一、稳定(实例:食盐水)(2)分散系胶体:澄清、透明,较稳定(实例:Fe(OH)3胶体)浊液:不澄清、不透明且不均一、不稳定(实例:泥浆)1介绍常见的胶体:牛奶、豆浆、墨水、血液、果冻、蛋清、胶水【展示】硫酸铜溶液、泥水。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了?这些不同的外观特征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你是如何知道的呢?【总结】(学生讨论后总结)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比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大,过滤时,溶液中的溶质(分散质)能通过滤纸,浊液中的沉淀(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过渡】溶液和浊液很容易区分,如何区分胶体与溶液?下面我们边做实验变探讨胶体的性质。【科学探究】①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步骤]取一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1~2mL。继续煮沸,待液体呈红褐色后,立即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实验现象]液体由黄色变成红褐色,且澄清透明。[实验结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科学探究】②分散质粒子大小比较[实验步骤]将Fe(OH)3胶体、FeCl3饱和溶液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Fe(OH)3胶体过滤后滤液呈红褐色。泥水过滤后滤液澄清。FeCl3饱和溶液过滤后滤液呈黄色。[实验结论]胶体和溶液能通过滤纸(滤纸孔径不同,范围可从100nm—120000nm),浊液不能。分散质粒子大小:溶液、胶体<浊液[思考]:溶液与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大小有如何?腌制咸鸭蛋时,Na+、Cl-能透过蛋壳内壁的半透膜进入蛋白质内,而胶体粒子蛋白质分子却不能透过半透膜,说明半透膜孔径比胶粒小,比单个分子或离子大。(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离子和小分子自由通过的膜结构。其孔径非常小,胶体无法透过其孔径的。)[实验结论]b)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分散质粒子大小关系:浊液>胶体>溶液【讲述】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的不同,人们通常把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把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介于二者之间的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