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什玲中心学校苏婷前不久,回我妈家的时候,发现妈妈的书桌上有一本《教师的20项修炼》我随手翻阅了一下,简介是:郭元祥教授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的一部著作,里边的内容感觉很是受用,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所有教师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现在,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显得那么浮躁,静不下心来好好的感悟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次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静静的想、认真的思,用心去体会,是对我们专业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书中从18个方面阐述教师的修养,感悟,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信任,教师的大智慧,教师的以德育人,以情感人,教师的自我规划,教师的宽容,教师的以生为本——人的教育,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作良知去引导学生;等,有太多太多的方面。仔细阅读后,有太多的感悟,太多的心得需要用文字记录下来,每一项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学习,研究,就我个人而言有些感受最深的来谈一谈。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也在协助家长,协助社会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正如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上名牌大学,出国等,但是孩子的能力有限,就像我们的五指伸出来也不是一样长的,特别是我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我们除了知识技能的教育,更多的是做人的教育,成长有序――先成人,后成材。“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需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染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实现“教育人生”的魅力,需要点燃教师的教育激情。教师的自身修炼是一种最具活力的内生源泉。修炼的目的在于修心、修情、修性、修行。教师修炼在于确立教育思想,达致教育信念,陶冶教育情操,养成教育德行,锤炼教育行动,提升教育能力,精练教育生活,感悟教育人生。书中把教师的修炼分为三篇,第一篇是修炼教师的形象,让我们从形象方面来修炼自己,书中把我们常说师德要求的各个方面都归于其中,如:教师的微笑、语言、习惯、宽容、德性、智慧等;第二篇是精炼教师的生活,明确了教师除课堂教学以外的修炼内容,如教师的规划、阅读、研究、反思等;第三篇是锤炼教师的专业,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修炼自己,把修炼提高到了思想和精神的层次。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阅读的修炼。阅读不只是去读,更重要的是自我觉醒。读书,有一万个理由。读书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阅读有一种境界是读出自己。书籍恰恰入恰如,一面镜子,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符号和文字,而深藏在符号和文字背后的,则是思想和意义。符号的刺激,折射出来的是、心态、情绪,以及感受和感悟。读出自己,不仅要读出理解、体会,更要读出问题。阅读是我们思量自己专业生活处境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阅读是一种生活习惯。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需要交流,需要分享。教师作为“读书人”和“教书人”,要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书中又有文“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学需要激情,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够引领学生有好的精神去学习。曾经有人这么说过“搞教育的人,首先不是看他的学历,而是要看他是否真正喜欢教育,喜欢孩子。”我想,其实就是教师的激情。一个不热爱教育的人,是不可能做好教育的,哪怕他已身在教育。的确,教学工作不能缺乏激情,只有有了工作激情,才能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作为老师,教学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在课下,如果你没有对工作的激情,就不能融入到学生中去,就会缺乏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也就体会不到与学生同行的快乐.如果你对工作没有激情,也就懒于去专心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也就不会有所创新.如果你工作没有激情,课堂上你也不能满怀激情的带领学生去攻克知识的堡垒。在课堂上,老师就象领兵打仗的统帅,试想一个没有激情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