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阅读快乐习作——参加“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培训体会2014年12月11日、12日,我有幸在武汉市蔡甸区第五小学参加了“2014年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培训”活动。在两天的培训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我区两位教师李连红、陈艳明和省级特级教师唐静、袁震执教的四节示范课,还聆听了特级教师讲学团专家的讲座。整个学习过程我如饮甘醇,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下面谈一下我对这次培训的认识体会。一、激发兴趣,轻松阅读。在此次培训活动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是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要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二、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三、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三、鼓励学生多读书,重视积累。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第一步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要只局限于读课本或某一类课外读物,要广泛阅读,多方吸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而且,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四、读与写的结合。不动笔画不读书就是强调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动笔是思考的结果,又能促进思考,所以要勤写。如要求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求他们用几句话概括书的内容,写一写自己的收获或感受。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一是要求学生勤记笔记,读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通过圈点、勾画、摘抄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还多背诵。我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或背诵。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勤于练笔。我国的大文学家茅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