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荷叶圆圆鳌头镇第二中心小学范玉兰【教材分析】《荷叶圆圆》一课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课后练习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文中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化认识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质,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文中体现以下几点: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摸的世界中。2、创设情景,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3、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教学目标】1、认识“荷、珠”等12个字,会写“叶、是”等6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4、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荷、珠”等12个字,会写“叶、是”等6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点】1、能正确地读出“荷、珠”等12个字。2、能在田字格上匀称正确地书写“叶、是”等6个字,巩固识字的方法。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夏天的美好。【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圆圆大绿盘,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当摇篮,小鱼拿它当凉伞。”猜一猜,这是什么?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落实教学点1】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用数字标出有几个自然段,用笔圈出文中“我会认的”生字,再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具体操作:指名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带领大家认读自己喜欢的、读得准的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3、及时表扬。(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个人按顺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词。4、师生做“我指你说”的识字游戏:教师随机指出屏幕上不注音的词语,学生齐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予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想学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大家都可以当老师,以师生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习兴趣,培植自信心,使学生在主动参予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落实教学点3】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讲了荷叶和哪些小伙伴的事?用“”画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四个小伙伴。)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落实教学点2】四、书写指导师:荷叶多(美丽)呀,小伙伴儿的生活太(美好)了!那么谁能把今天的字写得更(完美)一点呢?1、全班齐读生字。(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