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的脉搏北海下街小学李改霞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学生的主心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学习水平的再现。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有如下一些教学感受,谈不上经验,望大家海涵。一、新授课教学课堂是教师挥洒智慧的舞台,是学生思维闪现的舞台。课堂很小,四五十平方米的教室,四十分钟的时间;课堂也很大,上至天,下至地,前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后可以绵延到无尽的未来。课堂,看似有限的空间,却有着无限的精彩。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活为蓝本,以教材为依托,老师实实在在地教,学生实实在在地学,课堂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这样真实的课堂里学生才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学生对老师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因此我要求自己上好每一节新授课,不打无准备之战,备课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每节的重难点知识,采用什么方法解决,心中有数,不仅让学生知道其然,而且让学生知道其所以然,老师心中有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心里才会有一面明镜比如:四年级数学“田忌赛马”的教学,不能简单让学生知道“田忌”采用哪种方法赢“齐王”,而是让学生把“田忌赛马”六种策略一一罗列出来,从中发现只有一种方法是可以获胜的,从而体会对策论的重要性,并说一说田忌的这种对策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体育比赛中的乒乓球团体赛等。这样学生学到的是活的知识,学到的是有用的数学。再比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材呈现一种形式,(a+b)c=ac+bc,但在练习题中不止这一种形式,我在备课时把几种形式都找出来,先让学生灵活掌握基本形式,能顺着走,也能倒着回来。在此基础上再掌握其它几种形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去采芝麻。二、复习课的教学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总复习就好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复习课有两个特点: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二是“通”,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复习课教学分两种,一种单元复习,一种总复习。平时我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一次单元复习和测试。单元复习,我先让学生自己写出本单元的重点和那些地方不清楚。我再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复习,使本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心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图,网络图。我也拿出自己平时积累的错题集,对学生易错点和重难点安排在刚上课15分钟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进行重点讲解,可以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总复习也非常关键,我每次都写出简单的复习计划,不能盲目复习,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基础知识必须扎实,人人过关,会做的题必须做对,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让学生产生一种必胜的信心。告诉学生你只要“认真”你就会成功,成功就在你的面前,就在你的脚下。三、写好课后反思反思是教学经验积累的最大财富,是你走向成功的里程碑。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课堂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反思失误,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有时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及时记下这些得失,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