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品德德育教育呼唤爱VIP免费

品德德育教育呼唤爱_第1页
1/3
品德德育教育呼唤爱_第2页
2/3
品德德育教育呼唤爱_第3页
3/3
品德德育教育呼唤爱当阳市两河中心学校闫太华赵某,男,13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母亲在广州打工,父亲是外地人,父母离婚后就没音信了。他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学校住读,在学校不爱学习,不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从四年级以来共三次在下晚活动时间或吃晚饭时间抓机约相好的同学翻墙跑出校园,在外玩或遛回外公家。偷跑后,学校到处寻找,要费大量人力和精力。原因分析经过和他母亲、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性格内向的人,离婚后,没有再婚,长期在外很少与他交流。是靠他外公、外婆监护,外公他们对他重生活关心和物质保障,轻学习关心和心理健康重溺爱,轻教育。缺少母爱、父爱、亲情。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根本就没家庭正确管他,有时候作业完不了,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偷跑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缘故和学校原因,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逃避现实,直至不可救药。个案处理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共同教育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动员他母亲辞工回家,让其母亲担当起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家访,希望他外公、外婆调整教育方法。经常找他谈心,要他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二、爱护、尊重学生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三从点滴之处关心他,感化他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品德德育教育呼唤爱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