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是习惯养成教育田家庵区廖沿小学王世霞论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是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廖沿小学教师姓名:王世霞联系方式:13956438425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养成教育当务之急摘要: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好的习惯养成了,健全的人格也就形成了,我们的德育目标乃至整个教育目标也就达成了。针对农村孩子家庭良好教育和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缺失,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应是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一、从小习惯的养成与小学德育工作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上种种表述都是中外教育家对习惯影响人生的最精辟的概括,同时也为我们的小学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目前农村孩子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缺失,这个重中之重必然成为当务之急。二、农村孩子不良习惯成因、突出表现及良好习惯养成众所周知,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经历了婴幼儿时期良好教育的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已得到培养,初步的学习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已具有,这是对经历了正常的良好家庭教育和正规幼儿学前教育的城市孩子而言的,而对于缺乏早期教育的农村孩子来说,这一课的内容就落下了。落了课的农村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不但没有养成一些良好习惯,受家长和环境的影响反而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作为后续教育的小学教育,如果不对孩子不良习惯及时加以矫正,那将是以恶养恶,后患无穷。习惯只有两种:要么是好习惯,要么是坏习惯,不改掉坏习惯,哪来的好习惯。要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这个翻工的工程是很难做的,无论有多难,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义不容辞地挑起这副重担。农村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突出表现在:1、举止言谈不文明。如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学生不知肃立行礼,学生队伍站得松松垮垮,下面学生叽叽喳喳喳、东张西望。还有见到老师、长辈、客人不知主动打招呼和使用礼貌用语,见人躲躲闪闪甚至跑开,多不礼貌啊!偌大的个儿连个幼儿园的孩子都不如。文明言谈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对小学生来讲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应结合学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在恰当的育人环境中进行,教育小学生要懂得升国旗礼仪,养成举止文明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懂得尊敬国旗、爱国旗。农村孩子迟到的文明礼貌教育使孩子们使用礼貌用语觉得害羞,别扭。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应从文明礼貌教育开始教育小学生见到老师和长辈要举止文雅大方,要主动打招。“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爷爷好、奶奶好、叔叔好、阿姨好”等等应成为孩子和长辈讲话的前台词。习惯成自然,时间长了习惯养成了,同学们也就自然而然脱口而出了。2、尊重他人的意识缺乏。现在农村的孩子由于所处环境影响,不尊重他人、欺软怕硬、弱肉强食的现象依然存在,强者经常欺负弱者,事事占他们的上风、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命令别人无条件为自己做事,若不顺从就会大打出手。还有的学生和同学讲话总爱打断别人的话,不给人讲话的机会,批作业时总是把自己的本子放在别人本子上或推开别人自己挤上去要求先批他的,和同学说话不经意间就带上脏话粗话,这种不尊重人的粗暴行为实在难以与人交往。因此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话语权,养成耐心听他人讲话,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要尊重人权,同学之间人人平等,这样才有利于与人友好相处。3、勤俭节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