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再现文本。边读边想像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教材简析:《陶罐和铁罐》一文是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学情简析:1.这则语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2.教学中教师可用课本剧的形式,利用角色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等多种手段,创设语文实践情境。这样一来,自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3、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课件教学过程:备课设想镇街交流意见教师使用体会一、导入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3、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生自由发言。3、师归纳。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板书:奚落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6、课件击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③课件击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7、指导朗读1——9自然段。①通过1——9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