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12使用时间:2011.10编写人:刘巧红审核人:负责人: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3.2制取氧气(二):高锰酸钾制氧气【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74-77页,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熟记。2.对照课本知识及导学案,小组合作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展示讨论结果。【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3能区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4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2.分解反应。【预习自学】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药品为。所用仪器有。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为。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三个文字表达式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和化合反应的不同点是什么?4.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态氧气和氮气的不同,采用的方法制取的,属于变化。一、【合作探究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1、实验操作步骤:①连接装置: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下到上。②“查”: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装入药品,并塞好棉花。④“定”:固定装置。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调整试管的高度和倾斜度,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⑤“点”:点燃酒精灯。⑥“收”:收集气体。⑦“离”:将导管撤离出水面⑧“熄”:熄灭酒精灯简记:“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2.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及原因解释:(1)按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装置。(2)实验前为什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如何检查?(3)固体药品怎样装入试管?盖紧塞前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4)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5)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6)为什么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能否马上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气体最为合适?什么时候氧气收集满了?(7)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后,是正放还是倒放在桌上,为什么?(8)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为什么?(9)如何检验刚制得的这瓶气体是否是氧气呢?3、【学生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制取一瓶氧气并检验。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12使用时间:2011.10编写人:刘巧红审核人:负责人: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二、【合作探究二】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比较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概念特征表达式实例三、氧气的工业制法四、小结【当堂训练】1.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是()A.只有用排水法B.只有用向上排空气法C.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D.以上说法都不对2.具有下列性质的气体,只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是()①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②不易溶于水,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③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④难溶于水,密度大小与空气相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3.某同学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夹试管的铁夹夹得过紧③试管外壁潮湿④试管口向上倾斜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撤导气管⑦未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全部B.①②④C.除⑤外D.除⑦外4.将与下列左行“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有关的右行“原因描述”的序号连线。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原因描述A.制取装置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1)防止水沿导管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破裂B.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应先从水(2)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槽里拿出导管,再移开酒精灯C.收集氧气时,可以用排水集气(3)防止装置漏气,气体不能顺导管逸出法,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D.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防止固体表面的水分在管壁上凝聚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5.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分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