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2、通过赏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3、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点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教学难点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教学准备教师:切挖作品,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刻刀,一切适合切挖的材料如雕塑泥、泡沫、蔬菜水果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圆柱体、六面体、球体、圆锥体等,说出它们的名字。它们都是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物。找出生活中和这些形体相类似的物品。学生思考、回答。二、发展阶段1、展示图片:学生欣赏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图片。学生思考: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2、分析讨论:我们看了凳子、沙发、汽车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学生思考、讨论、回答。一切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简单的形体来概括,简单的形体通过切、挖,从而变成复杂的形体。3、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件作品。1第2课点的集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点的不同存在形式,学习表现点的集合的作品。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运用点的集合表现特殊画面效果。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学生:彩笔、水粉颜料、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课题欣赏多幅生活中的点的集合画面,导入课题。⒈日照举办帆船比赛的画面,在辽阔的海面上,每一艘帆船就是一个小点,许多驶出港口的帆船构成了无数点的集合,也构成了一幅别开生面的图画。⒉草原上的羊群、马群构成的画面。⒊马路上的汽车构成的点的集合的画面。随着图片的播放描绘场景,在描述中让学生明白点是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物体,许多物体集合起来就可以形成画面。揭示并板书课题《点的集合》。二、寻找,渗透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仔细观察,在自然界中寻找各种各样的点,明白点无处不在。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豹皮上的斑点、花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是点。从高处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甚至于在中国地图上我们所在的城市也是点。再给出一组图片请学生再辨析那些是点。经过刚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再加上现在这些图片的出示,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都可以看成点。三、欣赏,感受魅力通过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中国画中的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型型式式的物象。民间工艺把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2欣赏修拉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将各种原色直接点在画面上,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凡高的《星月夜》将点进行方向形组成,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四、提示,学生创作作业要求: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用多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自己观看书上的绘画步骤,这里的步骤简单易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五、评价,展示作品在学生绘画创作中,巡视指导,对于闪观点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法展示讲评作品。第3课远去的路教学目标:⒈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⒉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