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问题及对策一、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问题(一)小学生主要心理困惑我国教育学学者姚鑫山把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心理轻微失调,包括厌学、自卑、依赖、任性、孤独等;第二层次:轻度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等;第三层次: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本文主要探讨第一层次的心理困惑问题。目前,中小学生心理轻微失调主要集中于学习和人际交往两方面:第一,小学生学习方面的困惑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惑主要体现为厌学。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其主要表现有打瞌睡、闲聊、做其他的事、侵扰、闲荡、发呆、玩铅笔、橡皮等文具等。其中,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差造成的心理压力两方面的问题为比较明显的心理困惑。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必然规律导致的。比如小学生学习本身就具有目的性差、精确性差、坚持性差等特点,他们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水平不高,感知事物时不善于区分细微的差异,很容易混淆相似的事物,因此不能准确地认知事物,从而导致其学习习惯存在困惑。此外,引起相似厌学的原因还有:主观上,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失败导致厌学。有些学生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认为学习为了父母;社会上没有读书的人仍可以赚钱,这使得学生认为学习无用。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老师、家长以及同学的压力,害怕学习,并因此丧失信心,害怕学习、讨厌学习。客观上,学习负担过重、家庭、学校培养方式不当以及人际关系不好导致厌学。学校、家长为了学生能够有好的学习成绩,不断给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丧失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不能得到动手锻炼,独立性差,导致逆反心理,对学习越来越厌倦。第二,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困惑学生人际关系上的心理困惑表现为自身的孤独感;与同学的交往;与父母、老师的交往问题。有孤独感的学生主要体现为:最怕放假,没人玩;没有好朋友,心理难过;父母离婚,孩子觉得孤伶伶的等。学生有孤独感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几乎不和其他同学交流,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朋友,这样就会感到孤独,逐渐地就不愿意上学了。孤独感是压抑小学生的一种困忧,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随着人们关注力度加大,对这一问题的论述颇多,在此不在详述。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容易出现的困惑有:男生欺负女生怎么办;打抱不平总被老师批评;男女同学讲话为什么被别人耻笑等。在与老师交往中容易出现的困惑为:老师太凶;老师有私心,出来问题和对同学的态度常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为标准;不敢向老师提问否则老师会责问为什么上课不专心听讲等。在与父母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困惑有:父母很凶,考得不好要挨打;父母不尊重自己,什么事都管;父母逼我画画、练字,可我一样都不喜欢;父母搓麻将,我没地方做作业等等。(二)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小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惑有诸多原因,例如遗传、生理因素与环境影响等。本文主要从环境影响探讨。儿童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第一,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由于父母的素质不高,行为粗俗等给学生带来许多苦恼、困惑的情况普遍存在着。如父母与邻里的争斗,与老辈不和睦、父母贪小便宜、对工作不负责等。有个四年级的学生诉说,有人上门向父亲讨100元的赌帐,父亲警告:“不准告诉妈妈。”“我想,我不告诉妈妈是对妈妈不诚实,妈妈知道后一定会骂我,但我告诉了妈妈,不但爸爸会打我,骂我,而且他们还会因此吵架,这是我最怕的事情。”可想而知,父母给孩子的身教是什么?另一方面,父母望子成龙,脱离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以“填鸭”、“干涉”等不当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结果适得其反。此外,父母工作很忙,或者为了生存远离孩子,到外地打工,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很小就与父母在感情上分离,会使孩子产生分离焦虑。所以,亲源性心理影响是何性质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第二,学校因素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