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森村中心学校许筱展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用假设法或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回答。2、有谁知道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吗?(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二、展示情境,尝试探究(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呀?(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③鸡有2条腿。④兔有4条腿。(课件出示)(二)猜想验证,1、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2、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的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3、和学生一起验证,找出正确的答案。(只有这一个正确答案吗?)4、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列表法)5、你们觉得用猜想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样?6、那我们还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三)尝试假设法1、假设全是鸡:(板书)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5、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最后写上答语。6、假设全是兔8×4=32(条)(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8*4=32条腿)32-26=6(条)(把鸡当成兔来算,两条腿的鸡当成4条腿兔算,每只鸡就多了两条腿,6条腿是多算了鸡的腿)4-2=2(假设全是兔,是把两条腿的鸡当成有4条腿的兔。所以4-2表示是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2条腿。)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6条腿呢?就看6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算,所以6÷2=3就是现在鸡的只数。)8-3=5(只)兔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四)列方程解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假设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方程的方法)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兔的腿+鸡的腿=26条腿)(课件出示)①解:设鸡有X只,兔有(8-X)只。2X+4(8-X)=26在解的时候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将减变成加,分别加上4X,再来解。②解:设有兔X只,鸡有(8-X)只。4X+2(8-X)=26同样抽生说出自己想法。那种方程好解一点,(设兔的只数为X好解点)所以我们可以设脚数多的兔为X,在解的时候容易一点。列方程的重点是找出等量关系:设头数,以脚数相等来列出方程.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列表法,假设法和列方程)三、延伸、应用完成“做一做1”五、课后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