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和小鸭》教学反思唐凤娟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设定了3个目标: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与小鸭的不同,掌握名称:爪子、脚蹼。3、知道要关心、爱护小动物。在第一环节中,幼儿对于小鸡比较熟悉,所以能够很快的说出其外形特征。但是小鸭在生活中较小鸡少见一些,幼儿接触少一些,故必须加入老师的引导,才能较为准确的说出其特征,整个第一环节完成的较为顺利。在第二环节中,主要让孩子学习区分小鸭是扁嘴巴、小鸡是尖嘴巴。小鸭有脚蹼,小鸡没有脚蹼,有爪子。或许是我准备材料的缺陷,两只小动物都是黄色的,还是自己画的。随意我们班的孩子不是很直观的表达出小鸭子是扁嘴巴,小鸡是尖嘴巴;小鸭有脚蹼,小鸡没有脚蹼。通过反思,我想:把小鸭和小鸡用两种不一样的颜色表示或是用布娃娃(或木偶)小鸭和小鸡,效果会更好一点。在第三环节中,由小鸡小鸭引出幼儿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引导其爱屋及乌,并引申出大自然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是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在情感上达到使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目的。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我选用了实物和生动的视频图片,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让他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我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由自由观察到自由讨论,并迁移幼儿已有的经验模仿小鸡和小鸭的叫声、学一学它们走路,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创造性。但由于是小班的幼儿,我总担心“放”得太多幼儿会乱,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预教在先”,让幼儿按照我设计好的环节参与活动。有点“放不开”,没有充分放手让幼儿自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