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让我更爱学习--------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教材研说稿花园小学吴忠改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济源市邵原镇花园小学的吴忠改。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习。今天我将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教材的一些看法与各位分享,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结合《新课标》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二学段是小学的4—6年级。数与代数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大课程内容之一,接下来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大方面对该内容进行分析。第一部分说课标一、学段目标《新课标》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课程目标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1、知识与技能方面: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简单的方程。2、数学思考: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3、问题解决:尝试从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分析多种有效方法解决问题。经历并回顾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猜测推理结果是否合理,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情感态度:愿意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等的良好品质。二、课程内容:新课标把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分为五个方面: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探索规律。(一)数的认识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3)。3.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参见例24)。4.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5.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6.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7.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参见1例25);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8.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分数的大小。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二)数的运算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2.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3.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6.能解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7.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9.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10.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三)式与方程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四)正比例、反比例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3.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五)探索规律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参见例30、例31)。第二部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