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苹果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摘苹果》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热身练习课件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有关练习题,学生自由完成。并小结计算方法。二、激趣导入,学习新课。1、点击课件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师:同学们,今天果园里的苹果大丰收,笑笑和淘气来到果园游玩,看红彤彤的苹果多漂亮啊!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摘苹果吧!(板书课题:摘苹果)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从图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想一想怎样判断这个箱子能否装下这些苹果呢?(学生可能会说估一估或算一算)请小朋友们现在先估计一下,这个箱子里能装下这些苹果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进行估算把38看成40,40+17=57,箱子能装下;或者38看成40,17看成20,40+20=60,箱子也能装下。师:同学们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的数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整十进行估算。这样比较简单方便。二、探究新知:1、验证估算师:我们大家估计的是否完全正确呢?究竟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算一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2、全班交流算法。师:谁愿意把自己刚才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让几位学生上台来摆小棒或拨计数器,交流时,要求学生利用学具说明算法,教师板书。)师:有谁还能用其他方法计算吗?我们前面还学过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是吗?请你试试用这个方法计算一下。(请一位学生板演)师:从这道题中看,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一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3、组织交流汇报。师:同学们真棒啊!都学会自己学习了,能用这么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你喜欢谁的方法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算法进行小结。4、算一算,说一说(完成书上练习题)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自己计算,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同学。)5、小结提升让学生尝试说说做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四、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再全班交流反馈。五、总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你觉得计算进位加法应该注意什么?(利用说儿歌的形式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你们这节课学得快乐吗?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摘苹果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38+17=55(个)十个38+11755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因而教学时注重满十进一的发现和理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观看幻灯片如何摆小棒,满了十根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进位加法,我组织学生讨论:是先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还是先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通过讨论交流班内绝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先从个位加起,因为学生从比较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是不会把个位进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话,就很容易把个位进的1漏加。教学中我也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课前,我就预想学生会出现的错误,例如忘记满十进一的,又或者是忘记加十位上的进位一,还有个位没满十就进位的种种情况。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发现是否有这样的错误,然后在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