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之为人处世篇--退身以让在我的文章中,不停出现的一个字就是“道”,那么到底什么是道呢?我们来解一下这个字,会发现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日月星辰组成的“天道”;第二部分是由“之”旁引申出来的“地道”;第三部分是由“自”旁引申出来的“人道”。所谓道,即规律,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规律,包括天道代表的形而上的规律----这个世界是怎么产生的,它是怎么运行的等等;包括地道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规律---道理;包括人道代表的为人处世的规律---道德等等。天、地、人合起来就是三才。孔子曰: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三才之道焉。我来理解道家思想,也依据三才之道的思维框架。道家思想的框架图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地道引申为哲学思维,我用四个字“相反相成”来表示。2)人道引申为为人处世,我用“退身以让”来表示。3)天道引申为治国之道,就是治国要效仿天道,叫做“无为而治”。在所谓“内圣外王”中,内圣代表人的自我修养,一般用儒道兼修来表示,就是要同时用儒道思想。儒和道可以说是中国人思想的两面镜子(林语堂语),儒家讲究有为,代表进取的智慧,道家讲究无为,代表放弃的智慧,一个人只有能够同时学会进取和放弃,才是个大修为的人。(关于儒道互补和比较,我以后会继续谈到。)我先读的是《论语》,是儒家的东西,觉得跟自己以前的状况非常契合;近半年开始学习一些道家的思想,越学习越受它的影响,我能够做出辞职的决定可以说是深深受了道家的影响。我来理解道家的为人处世思想,觉得可以用“退身以让”这个词来表示。为人处世逻辑上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另外一个层面是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每个层面基本都可以用两个关键字来表示。自我修为方面的两个关键字,一个叫“缺”,另一个叫“退”。人际关系方面关键字,一个叫“让”,另外一个叫“柔”。以我现在的浅见,缺、退、让、柔代表了道家的处世哲学。越体会,我觉得越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