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务服务中心“三万”活动心得体会XX县区政务服务中心“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心得体会根据省、市、区关于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文件精神,按照“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主题活动要求,区政务服务中心成立驻村工作组,深入蔡甸街易家岭村,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易家岭村版图面积1100亩,其中耕地面积653亩。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679人,常住人口610人,村“两委会”班子成员5人,党员25人,村内公共场所有:村委会文体活动室、医务室100平方米、篮球运动场、兵乓球台2处200余平方米。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3月17日至4月30日,区政务服务中心驻易家岭村工作组,走村串户,用45天的时间走访了易家岭村5个村民小组,155户农户。通过逐户走访和实际调查,我们了解到:1、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推行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取消了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向农民收取的农业税、农林鱼特产税、“三提五统”、统筹提留、教育附加等税费,极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2、国家鼓励和发展粮食生产,给广大农民进行粮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灾情补救,对农业种养殖进行了保险,特别是近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具体直补政策,按粮食播种面积直补到农户,自己种自己的地,国家还给补助,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3、国家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方便了农民就近看病治疗,解决了重大疾病给农民所带来的困扰和忧患。新农保使60岁以上老人生活上有了一定的保障。第1页共4页4、农村“三改”(电网改造、农房改造、道路改造)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一是电网改造实现了农村电网与城市电网的同网同价,让农民用上了平价电;二是新农村建设和住房改造彻底改变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90%以上的家庭都新建和改造了自己的住房;三是农村公路硬化工程,通村路、通湾路、户户通等道路工程,彻底改变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三、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易家岭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农业生产设施不完善。一是田间地头道路泥泞,行走困难,需要硬化;二是农田沟渠年久失修,淤塞严重,已经难以保障村组生产灌溉用水需要,下大雨时农田淹没,造成农作物减产;三是田间地头供电设施末端电压较低,导致抗旱电力设施难以启动。目前正值抗旱季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上述问题迫在眉睫,而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无力承担农业生产设施修缮费用。(二)医疗水平不高,医疗负担过重。易家岭村有一个村级卫生室,但医疗设施较差,且不是医疗报销网点,加之村卫生室医生业务水平不太强,村民如遇到大一点的疾病就要到区级或市级医院就医。虽然村中居民都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但高额的医疗费用还是让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三)村湾环境较差。一是暴露垃圾比较多;二是道路路肩未及时回填;三是杂树杂草较多,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四是污水横流,缺少排水沟渠。除了以上一些问题,调研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了村民反映的低保办理的情况等个性问题。四、解决对策由于易家岭村面临拆迁还建工作,根据调研走访掌握的情第2页共4页况,现阶段针对农业生产、村湾建设等的相关工作无法实施,工作组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认真指导帮助村级活动中心的建设。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费用购买兵乓球台等活动设施,对活动中心进行规划设计,进一步改善村级活动中心的软、硬件设施。(二)积极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深入村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如开展清洁大扫除,清除村湾暴露垃圾和杂树杂草,积极改善村湾卫生环境。(三)多方筹措,落实抗旱资金,解决抗旱难题。为帮助村里解决田间供电设施电压较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