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基本原则、主要措施进行了全面论述。这是全党在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献,我们今后的任务就是把它贯彻落实好,以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贯彻落实好这个纲领性文献,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努力把党自身建设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一)这是由我国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决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就告诉我们,我国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它同西方讲的“社会和谐”有着原则上的区别。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要为走社会主义道路服务。这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中,都要始终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特征。三是坚持全民共建共享的原则。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参加建设、共同享受建设和谐社会的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和主要特征。由此可见,加强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关键性问题,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特征。第1页共7页(二)这是被历史和现实的伟大实践证明了的从历史经验看,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已经提出了“社会和谐”问题,但由于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和谐”的主体和领导者,结果只能陷入空想。1848年以后,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学说,并在这个学说指导下创建了共产党,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共产党。如果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更谈不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现实经验教训看,原苏联共产党由于丧失执政能力和放弃领导权,致使社会呈现出严重不和谐状态,甚至导致出现两极分化,逐渐失去了党心和民心,最终导致亡党亡国的悲剧发生。我们党认真吸取了苏共和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及时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决策,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得到了人民大众的拥护。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才能有效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才能最终防止两极分化的产生和形成,才能广泛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最近两年的实践经验看,凡是加强了党的领导的地区、部门、单位,那里的社会生活就和谐,那里的群众就团结,那里的局势就稳定,那里的事业就发展,那里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大好局面。否则,就不会有这样的大好局面。这再一次告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党。这是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200906027测控091倪孙洋我们党由中央、地方、基层三级委员会组成。加强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在中央,关键在地方,基础在基层。现在,党中央已经制定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件,作出了战略部署。各省、地、县的地方党委也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制定了具体规定。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各行各业的基层党委认真贯彻落实问题。要贯彻落实,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此,就要完整准确理解领导核心作用的科学含义,认真把握第2页共7页领导核心作用的主要内容,并采取有效途径加以落实。(一)要完整准确理解领导核心作用的科学含义关于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