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为人民服务课型:精读课文德育目标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剥削、解救”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师: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生:(齐答)为人民服务!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是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板书课题)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二、复习巩固:出示生字词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部分课文,知道毛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问题?(板书: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师:现在,老师暂时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师:哎?你们笑什么?生:这样太简单了。师:太简单不是很好吗?简单明了。(预设:别人听不懂)师:那怎么办?生:还得展开说,说清楚了。师:你说得太好了,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这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师:那么,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现在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生自由读。)师: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生:用了引用名言、举例子、对比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师: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生:主席引用司马迁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师: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预设:几百年,一千多年)师:不,2000千多年。为什么要引用这么这么古老又久远的话?生:(预设:说明远在古代,人们就提倡这种精神。)师: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生说)师:于谦也向天下人诉说他顶天立地的豪情壮志“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同学们,刚才我们引用的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生接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震撼的——(生接答:名人名言)。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板书:引用)师: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生:对比。)师:对比,是怎么比的?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课件出示语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预设)曾经为人民做过好事的,如果死了,就比泰山还重,但如果只为法西斯那些统治者、剥削阶级做事,比如汉奸,就比鸿毛还轻。师:理解正确,还会举例子。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哪个字,知道吗?生:(齐答)死。师:(点击课件: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