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有人常感慨现在的孩子自私、不懂事,心中只有自己,不会关心他人。但自己却又在培养着孩子习惯于家庭对他们的“关怀备至”,从而造成孩子的“不懂事”。其实,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为人父母者,要“给”孩子一颗感恩之心。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让自己的自觉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平时不忘自己“感恩”,那么孩子也势必会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明白,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知道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家庭责任感。并引导孩子参加学校活动、社区服务、公益劳动,使孩子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到心中有他人。第三,让孩子在感恩中体会快乐。当孩子为你倒茶时,真诚的说一声“谢谢”;当孩子主动整理房间时,真挚地说一声“真不错”;当孩子陪同爷爷奶奶出去散步回来,也别忘说一句“辛苦了”!让孩子在父母的一个微笑、一句赞赏中收获感恩的喜悦,感受服务他人的快乐.有礼貌的小朋友我们班的孩子经过了几个月的幼儿园生活,懂事了很多,已经不再是爸爸妈妈眼中什么都不会的宝宝了。他们会自己吃饭,自己解小便会穿脱简单的衣裤,会认识很多的好朋友…跟在家里是不一样的,在家里可能是很娇气的、脆弱的。喜欢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但是在幼儿园不一样,他们学习本领,学习如何在幼儿园生活,经过几个月的适应,已经学会了相应的行为规则,学会了活动时的规矩,学会了吃饭的规矩,还学会了要讲礼貌的规矩,跟别人说话要懂礼貌。我们老师跟小朋友说,在幼儿园要懂礼貌,早上来幼儿园要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的时候要跟老师说“老师,再见”,可是一开始都没有几个幼儿会这么说,但是有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展展小朋友很聪明,她很有礼貌那天小朋友都接走了,只剩几个小朋友了,她说:“覃老师,他们都走了啊,那不是就你一个人在教室了啊,那我在这陪你好不好。”当时我就笑了,我抱着她说:“好的啊,老师很喜欢哦。”从开学到现在还没有听到有小朋友这么对老师说,我真的觉得好开心,说明她喜欢我啊!后来另一个小朋友回去了,她居然对小朋友说:“你回去的时候路上小心,明天见!”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她今天的表现为什么这么好?后来我问她:“展展你今天真棒老师真喜欢。”我要站在最前面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走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慢慢地消失了。“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如何应对孩子的千变天气有点闷,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晨间谈话的时候,我在上面点名,幼儿在下面有的说话、有的玩耍,完全没注意我的指令。我正想喝止,提醒他们安静下来,突又想到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于是灵机一动,对着孩子说:“来,我们现在谁都不要说话,竖着耳朵听。你仔细听,听到了什么声音过一会老师请到你,你就起来告诉大家。”顿时,教室一片安静,大家都在仔细的寻找更多的声音,过了不多久,小朋友都能说出他们当场听到的很多声音:小鸟声、水声、对面马路汽车开过的声音……有的幼儿还会描述他听到的声音感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