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学案[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中体会策略的价值。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2、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并通过列表的过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策略。1、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放录音)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司马光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人们把这一好的办法称之为“策略”。板书:策略司马光砸缸,孩子得救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什么叫策略呢?策略就是计策、谋略,即方法。你在哪些地方见到用过?你能举例说明吗?2、揭示课题。谈话: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很多策略。补充板书:解决问题的二、联系生活,探究策略。1、列表整理信息。谈话:我们流均中心小学的同学积极参与“我爱家乡、读书快乐”读书系列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同学们利用假期到文具商店购买笔记本。出示例题情境图:仔细观察,图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说一说?出示第一个问题: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谈话: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同桌讨论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新的方法:列表整理信息。板书:列表整理信息出示表格:谈话: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哪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呢?“5本”填在哪一格?“多少元”填在哪里?为什么先要把小明的情况填进去?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下列表格。小明3本18元小华5本?元提问:谁愿意说一说18元为什么不填在下面?为什么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对应)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揭示:有利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2、分析数量关系。谈话:列表之后,我们再怎样做?板书:分析数量关系引导:根据表格的第一行(从条件入手),小明买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单价)。板书:从条件入手学生先自主探究策略,再在小组里交流。提问:通过刚才的整理和讨论,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8÷3=6(元)6×5=30(元)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谁愿意来说一说?谈话:同学们,刚才他是根据表格从条件入手。如果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呢?大家来观察表格第二行,想一想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可以先求出什么?(单价)板书:从问题入手3、小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哪两种不同的思路?谁愿意说一说。(1)从条件入手:根据买3本用去18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2)从问题入手:根据买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价钱。4、引导:你会不会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呢?先独立完成,再在班内交流。三、解决问题,体验策略。1、解决问题。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都会求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不敢挑战?提问:小军用42元钱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让学生先从条件和问题入手想一想,再填表,最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板书:18÷3=6(元)42÷6=7(本)口答:略。谈话:通过两次用表格整理信息,你体会到了什么?揭示: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容易。2、比较体会:在列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谈话: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和表格,你会把两次的表格合并起来吗?(先投影,再投影。)小明3本18元小华5本()元小军()本42元谈话:我们还可以把这张表格再简化。表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对应)根据上面两题的解答结果,让学生在书上填出括号里的数。3本18元5本()元()本42元3、引导观察: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