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综学习心得经过高三一年的训练,我在文综复习与答题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方法、提高效率。一轮复习需不断反复,形成课本知识体系。要在接触综合题之前熟练掌握基础。历史必修以政治、经济、文化为序,一轮复习就要反复翻书、记忆课节名,每一课的主干知识紧跟其后。如必修一分四大块: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古希腊罗马,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每一块由那几课组成必须像迅速翻书一样连贯。一轮复习过后,提到一本书,它从前到后能马上出现在头脑里。与政治、地理不同,历史本身有政治、经济、文化各自的时间线索,中外发展线索,同一时期对比等线索,每本书又有一种或多种分类法,这些线索可以根据大家的记忆特点进行选择。我觉得在一轮中重点还是课本,先以课节名的顺序把三本必修收罗到一起才会心中有数,究竟选哪种线索应在做题过程中总结。政治有四本必修,其中哲学自带体系,背过即可。以经济生活为例,按课节顺序讲了货币、价格、消费、生产与制度、企业与劳动者、投资理财、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遇到大题即回归课本,迅速反应涉及到的知识。一轮复习中不能盲目找内在联系,起码要跟老师的计划走,先把基础知识学“死”,做到理论、原理叙述规范,说一不二。如果大家时间完全够用,在基础很牢固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总结出内在规律,但从我的学习过程看,这是二轮的工作。无论历史还是政治,老师会在课堂上给出大块时间用于背书,我们当时的学习要求就是:张口背之前先用心想,要背的这一课在全书处于什么位置,上接什么、下启什么,闭上眼这条线索立刻浮现。这种记忆能帮我们牢固课本,尽量在答题中不漏要点,反应迅速。哲学在大题中应属于容易题,因为细挖材料我们基本能马上反应到相关原理。我建议大家做哲学选择题时做到“宽宏大量”,别钻牛角尖,细审题之后根据你的第一反应或单纯靠灵感回到第1页共6页原理上。尤其古人诗句,不要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细究到底意思是什么,因为哲学原理数量有限,有些题又规定了范围,如“从辩证法角度”这样的要求,降低了难度。这些原理都不难懂,我们能从根本上理解,做题时就不要似是而非。比较好的方法是在学习中熟练掌握课本上引出各条原理时用过的例子以及老师讲解时举出的经典例子,加深理解,究竟在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个原理,避免望文生义被选项迷惑。另外,有些原理含多个方面,如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就包括不同步性和反作用两方面,这些多层次的原理要反复翻书积累,用时才不会遗漏。地理在一轮复习中也要把知识分类,自然地理的重要规律,人文地理的分析角度是总括,但地理没有纯记忆知识,因此在一轮中就要不断做题彻底理解、熟练运用,不留死角。如地球运动,能把等太阳高度图等不同类型的光照图迅速切换,而且能转换到课本上那副夏至日光照图。能想像自转时晨昏线、0时经线的运动等,世界地理中的经纬线定位,各个大洲的自然、人文特征等,都是做题的基础。如中国地理里讲了中国的河流湖泊,其中详细分析了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其中水文特征讲了流量、流速、冰期、汛期、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等几个方面,类似知识一定要在接触文综之前掌握。总之,跟着老师的计划走,从根源上理解知识,打牢基础是一轮我们应具备的素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更注重知识的熟练、系统,并逐步在综合题中总结属于自己的技巧,把知识学活。历史与政治不同,综合题中不规定必修几是答题范围,靠课本的线索很难全面分析。我习惯用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线索。我们必须做到在一轮熟练掌握每一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拿出一个历史事件就能把相关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反应出来。如一道小题问。二战后欧洲政府采取了哪些有利于欧洲持续发展的政策。我们要一下反应到罗斯福新政后的政府干预经济,福利政策,欧共体的建立等方面。一旦文综中出现跨课本的大题,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组织尽量多的有效要点。二轮复第2页共6页习要主动做与高考题接轨的历史题,不局限于答题范围小、综合性弱的题。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