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先学后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3.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段落的层次结构,初步学习总分和总分总的表达层次。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激趣导入,回顾所学。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22课。(板书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复习生字3、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作者都游览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富饶。请大家看本节课的教学目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自学提示(一)1、学生自学第二自然段2、谁来用文中的话说说海水的特点3、“五光十色”说明了什么?4、这么多颜色,用另外一个词形容叫?5、为什么这儿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生:因为“五光十色”说明水颜色多,还写出了海水有光泽。而“五颜六色”只是说明了海水的颜色多。6、每当早晨,太阳出来时,灿烂的阳光往海面上一照,海面就出现了各种色彩,真是。7、那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却是五光十色的呢?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实答案就藏在其中。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回答(抽生汇报)(用“因为……所以……”这一句式)8、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西沙群岛海水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使人见了顿生喜爱之情,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喜爱之情抒发出来吧。同学们看大屏幕,女同学读黄字部分,要读出海水的美,男同学读红字部分,解释原因。师:欣赏完瑰丽无比的海水,我们该去哪儿了?生:海底。(二)、第二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提示(二)2、学生自学第3、4自然段。3、你们想认识它们吗?a、学习描写珊瑚的句子。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珊瑚的特点?b、这是海参,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哪个词写出了海参的特点?C、这是大龙虾。有什么特点?找一个词形容。d、师: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鱼。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看那里的鱼吧。师:默读4自然段,从哪儿看出鱼的多呢?用“——”画出来,从哪儿看出鱼的美呢?用“~”画出来。师:鱼真的是一半吗?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三)、第三次先学后教1、出示自学提示(三)2、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有哪些特点呢?(四)、出示自学提示(五)1、这一段话围绕那句话来写呢?这句话写到了西沙群岛的鸟多,鸟多鸟粪才多,鸟粪多了树林长得才茂密。树林长得茂密,才能容得下更多的鸟,西沙群岛就这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链。三、升华中心,积累拓展1、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希望西沙群岛的明天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师板书:更加美丽,更加富饶)2、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又总的来写我们对西沙群岛向往和祝愿。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师这篇文章的结构分明,是?生:总—分—总(师板书:总—分—总)四、当堂训练板书设计:22、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海滩:贝壳、海龟海岛:鸟的天下更加美丽、更加富饶2、学生做练习。3、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