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越中览古》、_《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学生)VIP免费

《越中览古》、_《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学生)_第1页
1/2
《越中览古》、_《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学生)_第2页
2/2
《越中览古》《一剪梅》导学案编写人:毛群审核人:谭小红【学习目标】1、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重疑难点】1、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2、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新知预习】一、整体感知1、通读《越中览古》《一剪梅》学法指导:①自由朗读,划出这首诗歌的朗读节奏,如:花自/飘零/水/自流。②注意抑扬顿挫,即朗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时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2、结合注释,理解两首诗歌的大意。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二、合作探究(一).阅读李白《越中览古》(教材P19),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2、在第一层中,作者选取勾践破吴归的两个镜头,是哪两个镜头?13、可是现在这样的镜头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诗,试比较它和《月中览古》在主旨、手法上的异同。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二)、阅读《一剪梅》(教材P20),回答下列问题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正确语序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是谁寄锦书?你读出诗人怎么样的情感?2、比较阅读: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的疑问】【知识链接】(一)什么是怀古咏史诗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实(包括古人、古事、古迹)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它往往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二)李清照的诗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越中览古》、_《一剪梅》《今别离》导学案(学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