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无关他人喝彩心理导读:不管那个TA有没有出现,都要靠自己在时间中稳步成长,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没有他的喝彩,你的光芒都绽放。一、63岁的VeraWang结束了长达23年的婚姻,正式离婚。VeraWang的婚纱、嫁衣、甚至伴娘礼服,是很多女生、也包括我自己,对未来婚姻构想中一个最梦幻的组成部分。可是,为无数女生打造这个美梦的设计师,自己却走出了婚姻。很多可爱的小妹妹们伤心地评论:“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今天上午,看到一个我不太熟悉、却一直很欣赏的mm转发并评论:“我觉得到了60岁还敢对错误感情说bye-bye的女人,反而值得尊重和敬仰。”几乎是同时,我看到她的微博:昨晚11点,这个姑娘在家耐心打扮、搭配衣服、细细涂好适合的指甲油,却不是赴男士的约会、只是和闺蜜们去享受一顿美食和一种午夜的悠闲心情。二、最近老谈到感情话题。似乎很多女生们、而且往往是看上去非常坚强独立的女生,内心一直生活在焦虑不安中。渐渐地我开始觉察并且惊讶于中国传统观念对于现代女性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个单身的女生再优秀再美丽、再成熟再温柔、事业再成功生活再优雅,只要她过了特定年龄——而且这个特定年龄似乎已经提早到了本科毕业——她周围的人,包括父母,亲人,朋友,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急迫甚至同情的心理:你没有男朋友/未婚夫/丈夫,无论如何也算不得好的生活状态。一句话概括:从古至今,女性生活的好坏与否,从来就定义于她身边是否有一个男人。即便再优秀的女性,也会由此产生自卑感、并衍生出安全感的缺失,渐渐地催生出心中越来越多的恐慌;她们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生活的追求:“赶快找到一个好男人、赶快走进一段婚姻、赶快组建一个家庭”,爱情和婚姻,最是美好温暖的追求,反而变成了所有不安全感的根源。三、有女生们问我:“如果我大学毕业之前还没有sexexperiences,是不是我是个很失败的女生?”,这话题着实吓我一跳,然后我想起也有男生们问我:“好像大学很多女生就有sexexperiences,尤其留学美国的女生是不是更开放更随便?”这两个问题的荒谬幼稚程度完全可以媲美。原来还有这么多女性离不开对男性的依附感;同样,也有很多男性时刻在审判自己对女性的占有度——从身体到心灵,从来没有独立过。四、18岁以来,我已经深受资本主义的荼毒。更糟糕的是,似乎我身边最要好的女生们(美国女生尤其,中国女生也不甘其后)一个个就象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般,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力气和能量。当初搬学校公寓,我把书本杂物全部收拾整齐之后,突然不满意房间家具的方位。正要在网上提交一个表格要求公寓管理处明天派人来帮我把家具挪个位置。美国室友Laurie跑过来,直接说:“不用找他们!我来帮你!”然后我犹如见到超人般看着她把全实木的queensize大床、五层置物柜、桌子椅子等等一一搬起挪动、20分钟后房间彻底大变样。另一室友Leana,竟然一个人把小冰箱搬上三楼,她男朋友当天有事,也没来帮她忙。结果她搬完冰箱、还怡然自得拎了个工具箱去给她的车换电池。晚上男友来了,结果一切早都搞定了,Leana开开心心地洗个澡化个妆、换条裙子约会去了——那一瞬间我几乎目瞪口呆:这要是换在中国,我高度怀疑女生会和男朋友吵翻天。现在的室友Leila(突然发现我的室友们都是L开头的,包括我的名字,缘分啊),各种男生邀约不断。有时候看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然后发张图片给我:“亲爱的,我一个人在Applebee吃TripleChocolate,这款甜点简直太棒了!你一定要试试!”我一头雾水:“你不是去约会了吗?”“我觉得我还是不想将就跟不合适的男生约会,这样品尝美食的心情都会打折扣。”——我觉得我一定要试试:打扮得清爽美丽,却只是为了一段给自己的时光。说完美国妞们,来说说中国妞们。有一只PHD妞,家境不错学习极上进,来buffalo的时候转专业、research堆成山、天天paper实验室,我基本就没见她一天睡觉超过5小时。更不方便的是没有车,于是吃了菠菜的妞从学校走到wegmans/tops/walmart买东西,然后十几个袋子拎着走路回家、边走边思考学术问题、一个小时负重的路程淡定自若。我听了大惊失色:“你怎么不叫我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