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长安六中李小燕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1节内容,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的主要组成、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和功能。该节内容是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基础,也为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讲解做好了铺垫。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是这节课的重点也难点。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及其关系,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可以借助图片和FLASH动画使其更形象化。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这节课的第二重难点。这个知识点可以通过构建实体模型的方式,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模型。二、学情分析许多初中知识,学生都已忘记,如草履虫和血细胞及其生活环境、人体内各大系统等,课堂上需要重新回顾,或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高二学生虽然已经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但在构建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时,学生会出现无从下手,需要老师提示,但不能固定模型的模式,鼓励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二)过程与方法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四、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五、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六、教具准备教科书、课程标准、教案、幻灯片、音响媒体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2.教学手段:问题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温都是在37℃左右,这是为什么?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的水,比如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什么?——人体必须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什么是内环境?什么是稳态?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这就是本章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本章分为两节,分别阐述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推进新课】板书: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一环节:课件展示本节知识框架图(智慧树)并简要介绍。教师: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核心概念是“体液”,体液分为两个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关于细胞外液,我们主要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功能: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第二环节:课件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集体朗读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4.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第三环节:自学导航(问题探讨)教师:课件展示草履虫及血细胞图片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细胞名称?(2)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细胞与他所生活环境之间有何关系?(4)草履虫和血细胞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板书: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过渡】教师设疑: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生活在外界环节中,像血细胞这样的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体内细胞)生活在什么环境?第四环节:探究活动(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1)教师课件展示以下问题:1.什么是体液?2.细胞内液指什么?3.细胞外液又是什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哪些?(2)学生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以上问题(独立完成基础知识梳理)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完成基础知识梳理(3)教师课件展示图1-1教会学生识图(4)播放FLASH动画(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5)学生阅读课本第三页内容讨论以下问题课件展示:4.组织液是什么?淋巴是什么?用箭头和文字表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描述。5.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6.人体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具体到某一个细胞,它的直接环境是什呢?写出下列各类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毛细淋巴管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