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案例评析婺源县梅林中学方晓红一、背景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祝福。因此投入感情演唱好这首歌将对学生的情操陶冶起到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案例描述与评析[案例片段一]:1、师:欢迎同学们和老师共同进入音乐课堂40分,首先,老师邀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好听、好看的视频歌曲。师:这首歌曲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之《孤独的牧羊人》.2、师简要介绍电影《音乐之声》故事情节,并引出电影中的插曲——《雪绒花》。[案例评析]:课堂导入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技能。好的导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视频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听赏以及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故事情节具体地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获得生动鲜明的形象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新课的开始就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新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提高课堂效率。[案例片段二]:教师击打小鼓来介绍三拍子,强调其强弱弱的规律。并使学生感受不同速度的三拍子在情绪上的不同。学生也积极参与、体验三拍子。[案例评析]:枯燥无味的灌输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加强对三拍子了解,为歌唱做好准备[案例片段三]:播放《雪绒花》影音,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并提问是采用几拍子写的,与学生一齐为歌曲打拍子。找出歌曲多次重复的旋律和高潮部分。划出自己感到容易唱错或者不会唱的旋律。[案例评析]:聆听歌曲的范唱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直接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等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和欲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涵。[案例片段四]:1、突破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及旋律。比较有与无休止的区别;2、教师范奏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感。3.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老师发一个音,“wu”。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感觉跟着老师的琴声来熟悉一遍旋律,注意节奏和情绪。4.请同学们随琴声唱一遍歌词,探究并初步体验歌曲。5.歌曲处理。[案例评析]:在歌曲难点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反复练习旋律并填词演唱最终掌握歌曲的音准,解决本课重点,分散本课难点,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在学生们基本能够演唱歌曲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基本上都发现问题集中出在了第三个大乐句的节奏上,也就是说,这是整首歌曲的难点所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重点练习,加以解决。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充分注重学生的感受,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案例片段五]:多媒体课件播放《雪绒花》在影片中两次出现的片段,并提出问题:“两次演唱的地点、形式有何变化?”“两次演唱的情绪有何不同?”此时,学生通过直观地观看两个片段,内心已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再由教师加以引导,能够很快理解两次出现的不同了。“第一次是在上校家中,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第二次是在演唱会上,以此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第二次出现比第一次更令人激动,振奋人心。”[案例评析]:引导学生对照画面加以欣赏、比较,能够从中体会音乐贯穿主题,发展情节、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更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案例片段六]:播放剧中其他歌曲《Dorimi》及电影音乐的作用。[案例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学生有节奏的律动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向了高潮,同时也将本节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中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好玩、好动、坚持性差”等心理特点,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丰富其情感体验,并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