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青少年攻击性心理障碍攻击性行为又称爆发性或者冲动人格障碍,是一种问题行为。它是以口头或者身体的方式对他人的身体、心理进行伤害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防碍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何引导青少年纠正这种行为,培养健康心理呢?树立正确榜样。青少年喜欢模仿英雄模范人物。平时我们可有意选择一些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拨动他们情感之弦,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并认识到能成大事者性格必然坚忍。引导正确宣泄。自发的补偿心理激起的补偿行为具有双向性,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疏导,倡导和支持建设性补偿行为,阻止和反对破坏性补偿行为。如同是学习差的同学,有些同学通过发挥自身音乐、美术、体育等特长来补偿,有些则通过考试作弊等投机取巧的手段来获取虚荣。对前者,我们应鼓励和支持他们发挥特长、树立自信心,然后以点带面,促进全面转化;对后者则应制止,促使其通过正向补偿行为来展示自己。控制不良环境。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从周围环境中习得的,因此适当限制青少年看凶杀、武打的电视、电影、小说,杜绝他们玩不健康的网络游戏非常重要。进行赏识教育。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不少是在受到指责、没有被尊重和信任情况下产生的逆反心理。平时,对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当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作为师长要尊重、信任、鼓励他们,不要讽刺和挖苦他们,这样他们才不会出现逆反心理,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给予表现机会。正面地多给学生表现机会(如课堂答问、参加集体活动等),多发现他们的长处,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其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不过,既要表扬,发挥积极性;又要“敲警钟”、防止沾沾自喜;还要运用“激将法”,挖掘潜力。培养健康审美。面对大众传播媒体,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结合他们善于模仿的特点,组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睦相处、文明礼貌的行为,让他们多体验高尚行为带来的心理愉悦。纠正家教方式。作为家长不要给孩子提出过高要求,不要进行粗暴的棍棒教育。当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偏袒,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与别人和睦相处。培养良好班风。热情、鼓励的环境会促进学生补偿愿望的实现。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是科学利用补偿心理的客观基础。班主任应教育学生,正视“人无完人”,形成直面挫折、积极进取者光荣,自惭形秽、自甘落后、冷嘲热讽者受到鄙视的班级舆论,培育一个适合正向补偿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