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2.【实验器材】阻值不同的两个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3.【电路图】见右图4.【实验表格】电阻R/Ω电压U/V电流I/A【实验结论】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注意事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5.探究电压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值的关系6.【实验器材】阻值不同的两个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7.【电路图】见右上图8.【实验表格】电压U/V电阻R/Ω电流I/A【实验结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注意事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9.这两个实验都采用控制变量法。10.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2.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公式: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I——电流——安培(A)4.使用欧姆定律的注意事项:同体性:公式中的I、U、R应是同一段电路或同一导体的。为了便于区别,应该加上同一种角标。同时性:公式中的I、U、R应是同一时刻、同一导体所对应的数值。欧姆定律普遍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对于电动机(转动的线圈)和超导体来说,欧姆定律不成立。5.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规律的比较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特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点电压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并联电阻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路的倒数之和分配特点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功率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总功率,都等于各部分电路功率之和在做电学计算题之前,要做好电路分析,分析有关各元件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电路分析、计算时,串联要抓住电流相等这一特点;并联要抓住电压相等这一特点。若有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为;若有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为。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大,串联得越多总电阻越大;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总电阻比每一个并联分电阻都小,并联得越多总电阻越小。电路(串联、并联)中某个电阻阻值增大,则总电阻随着增大;某个电阻阻值减小,则总电阻随着减小。常用的串、并联电路中的物理量与电阻的比例关系有(以两个电路串、并联为例,其中P为电功率,W为电功,Q为电热)串联时:并联时:电阻的测量1.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目的】证明灯丝电阻与温度有关。【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实验步骤】①画出电路图(见右图)。②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开关S应断开,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端。③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眼睛看着电压表),分别记录三组电压、电流的对应值。④断开开关。根据,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R1、R2、R3,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实验表格】次数电压/V电流/A电阻/Ω123【实验结论】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灯丝电阻越大。【注意事项】①接通电源后先通过变阻器把电压调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从该电压开始依次降低。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③实验最后不能求电阻的平均值,因为: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2.伏安法测电阻3.【原理】4.【实验器材】待测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5.【实验步骤】6.①画出电路图(见右图)。7.②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开关S应断开,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端。8.③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眼睛看着电压表),分别记录三组电压、电流的对应值。9.④断开开关。根据,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R1、R2、R3,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10.【实验表格】次数电压/V电流/A电阻/Ω123【注意事项】①多次测量平...